三河口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根据本课题确定的目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研究:
1、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决定因素。在这一模块中主要探究如何设计“活动单”,包括活动单的基本结构,活动方案、活动形式等等。进一步探讨活动单与学案的区别。其次活动单的形成还需要不断的反馈与完善。
2、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
班级学习活动小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研究如何科学分组,推选组长,合理分工以及建立小组合作制度,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的热情,真正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越性,使小组学习成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讨论的基本形式与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
3、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
仅仅有一个好的活动单,建立了小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活动开展仍然是不行的,在这一模块,将探究活动单导学的一般流程。我们暂且把活动单导学的流程定为“教师定主题——学生小组合作搜索资料——制作交流作品——交流主题——评价作品——总结”,但是怎样的流程才是最适应学生的学习,这需要通过实践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修改。
4、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建立网络评价平台,并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地开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更重要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学期主要主要研究内容在问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以及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三方面,具体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规律。
1.在新的学期中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认真研读《有心、细心、慧心的教育追问者》、《瞭望世界的风景》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注意总结成员间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单导学、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进一步把握好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
2.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实验课,在实验课的结果上进一步发现问题,修正研究方向。采取“由主备人上课”→“听课人评议”→“主备人反思”的模式,与“集体备课形成教案”→“组内两人平行上课”→“对比研讨”的方式共同发展,基本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
本学期完成实验课如下:
周次 |
开课人 |
开课内容 |
备注 |
第二周 |
张黎瑛 |
信息与信息技术 |
|
第三周 |
陆智勇 |
Word电子小报 |
|
第四周 |
俞亚娣 |
Word作品评价(bbs) |
|
第六周 |
刘幼奋 |
域名是什么 |
|
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基本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3.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与成果,并注意不断总结研究经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征集和评选活动。本学期俞亚娣撰写的《浅谈网络论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活动单导学”过程中的构建与应用》获2014年常州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一等奖,刘幼奋撰写的《精雕细琢,铸就精品课堂》获2014年常州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二等奖。张黎瑛撰写的《浅谈如何利用论坛激活课堂评价》获武进区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二等奖。
4.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教研组的博客平台,实现教研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引导成员间在博客上开展研讨活动。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目前课题组成员能够以课题为平台,充分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使我们的课堂更具灵动性,更具活力,下一步的研究中,仍将以课堂为核心,以活动单导学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争取结出更丰厚的硕果。
三河口中学技术教研组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