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发展>>文章内容
大概念教学读后感——陈晶
发布时间:2024-08-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俞亚娣


语文课学的知识只在语文课用,数学课学的知识只在数学课用……这似乎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境况。这时,一些老师会觉得学生笨,不灵活,但刘徽教授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告诉我们,都是“惰性知识惹的祸!”

怀特海(2016)称这样的知识是“惰性知识”:学生似乎只在某个学科和单元内才显示出学会了这些知识,一旦出了这些学科和单元,这些知识似乎很难被激活。如何激活“惰性知识”,使其成为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素养,便是一名教师毕生要追求的事业。

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学会迁移运用、拥有专家思维,都是书中所倡导的,但这些并非一蹴而就。人工智能的学习也尚且要经过上百万次的训练才能有“质”的突破,那么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素养”必要引导其有学习的意识,也就是吃苦的心态,学习必然是苦难的,树立意识是基础。其次是海量的阅读,这里的海量不仅是宽度,还有深度,拥有了丰厚的底蕴,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才能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教师要多反思,多实践,在具体的实例中总结出指导类似问题的经验,在众多案例中总结出更高位的抽象原理,综合形成教学思维。最后,要构建思维图谱。在教学前尽可能的拓展与之相关的内容,建立内在勾连体系,梳理成有条理的、有只需的、有关联的易懂知识,让学生爱学、会学,尽量避免“惰性知识”的产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三河口下塘25号 电话:0519-88675024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