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钱秋花
【教学目标】
第一,能够明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能够理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第三,能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列知识;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道路;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新在哪里、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才我们看的是8月底上映的电影《觅渡》的宣传片,像《觅渡》里常州三杰这样用鲜血为中华觅渡的革命先烈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革命先烈的脚步来看看他们是怎样为中华觅渡的。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议题设置
本节课我们的总议题是从黑暗到曙光—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子议题分别为: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是什么?二近代中国人民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失败?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过程
子议题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议学情境一:从1840年开始,英国、法国、沙俄、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纷纷走上侵略中国的道路,谁都想来分一份羹,谁都能来获得权益。
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只要和中国开战,就是要获得利权。《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割地、赔款、通商口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想获得权益,找个理由就能“拿来主义”。
这幅《时局图》中,很明显能够看到各国的势力范围。北方的熊,指的是侵占东北的沙俄;南方的狗,指的是强占长江流域的英国;东南边陲的青蛙,指的是觊觎两广和云南的法国;东边的太阳,指的是占领台湾、划分福建的日本。在山东有一只既像虫子,又像肠的怪物,寓意贪得无厌的德国。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知识,阐明近代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他明确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此前,他曾指出:“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了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步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更是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不是指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是半封建呢?
所谓“半殖民地”,就是一个国家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因与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国家主权受到破坏,丧失完全独立的地位,但形式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保留一些主权,没有完全成为殖民地。
所谓“半封建”,就是形式上中国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但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在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那么在半殖半封的基本国情下,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半殖半封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多重性,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在这众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对外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对内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这样的国情与社会矛盾又进一步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个历史任务;半殖民地的国情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决定了我们要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半封建国情决定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然后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最终目的。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子议题二:近代中国人民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失败?
议学情境二:
面对亟待解决的历史任务,各种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进行了激烈的较量。
农民阶级展开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资产阶级尝试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唤醒了民族意识,促进了文化教育进步;辛亥革命则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又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多种尝试,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真正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人民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为什么资本主义行不通?【选择题会涉及】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农民阶级本身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和保守性,加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决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地主阶级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基,不依靠阶级斗争的方式,而是依靠封建制度自身“修修补补”的幻想、依靠封建统治者发善心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看,封建制度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固守封建制度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那么,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失败呢?从根本上来看,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从根本上,是由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首先,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而取得在华特权,吸中国人民的血,赚中国人民的钱,通过暴力和掠夺积攒资本。所以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而,帝国主义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着严重的压迫剥削;
其次,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后,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傀儡。他们相互勾结,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镇压一切人民革命和社会进步运动,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民族资产阶级可以说是弱小可怜又无助。因为受到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剥削,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一方面,自身实力差,企业少, 规模小,力量薄弱,发展极其缓慢和畸形。另一方面,更无奈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所以不得不与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洋务运动中需要的技术、机器都是地主阶级从国外买的,也就是说民族资产阶级的资金、办工厂的土地是地主的,技术、机器是帝国主义的。由于自身的发展依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支持,这决定了它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
总结这些阶级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①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此时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帝和反封无论哪个不够彻底,都不能真正挽救中国。②没有广泛的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触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最大程度唤醒并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才能挽救中国。③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缺乏先进阶级力量的领导和正确理论的指导。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西方的国情不同,照搬西方制度并不适用于中国社会。
子议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本节课重难点】
那怎么办呢?谁来救中国呢?他们又怎样救中国呢?
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半封的历史。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阅读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分析。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让中国人看到了冲破黑暗的希望。1918 年,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热情撰文介绍俄国的变局,发出了这样的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后来毛泽东形象地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1.产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注意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而且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的结合。第二次结合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所以地位里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1945年在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地位: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五四运动的爆发则点燃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激愤之情。五四运动其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和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呢?新在哪里呢?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而非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任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革命,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弱点,无法领导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由无产阶级完成了本该由资产阶级完成的领导反帝反封建任务。革命任务决定着我们革命的性质。不管是旧的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它们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那里呢?我们来详细对比一下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从区别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革命范畴上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结果最终失败。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革命范畴上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了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革命结果最终胜利。
领导阶级、革命前途、革命范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的主要体现。
从联系来看,二者的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革命道路的探索,我们都知道苏联通过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通过中心城市暴动取得了革命成功。所以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我们一开始走的也是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但却屡屡失败。
为什么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呢?
当时中国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无产阶级力量非常弱小。而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以及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却异常强大,尤其是城市中的反动势力异常强大。但是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中国,广大的乡村由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自然经济占着显著的优势,仍然可以相对独立干城市而顽强地存在着,成为反动势力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而农民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这给中国革命在农村取得胜利创造了绝好的条件。
所以,从根本上,这仍然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除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有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必须以统一战线为基础,才能发展壮大。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则是党所掌握的两个武器,这两个武器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阶段: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具有伟大意义。从国内来看,分为辞旧和迎新两方面。“辞旧”里面考查最高频率的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迎新”这一整句话都是重点: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现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国外意义来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7.中国革命的革命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中国革命的结束,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毛泽东所说的两篇文章分别指什么?为什么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通过新民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相互衔接。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观点是错误的。
课堂总结
在2.1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首先学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与其决定的两大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在这里我们要格外注意,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的重要地位,它是我们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他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主要任务、没有正确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是各种尝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根本原因。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胜利的重要原因也在于认清了中国国情,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