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一个苹果,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我们收获的又岂止是一种思想。”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表现;一样的目的,别样的场面。作为一种比较研究方法,同课异构旨在通过对相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进行相互沟通、交流、磋商,以便帮助教师加速内化教学理念,在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同课异构是思想的火花碰撞,也是灵感的集中表现。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3年3月31日,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和常州市第三中学联合组织的主题为 “‘双减’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混合式教学研究”校际交流课活动在我校举行,英语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必修三《Unit4 Reading 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我校顾婷婷老师和市三中黄媛婷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英语课堂。
顾婷婷老师从屠呦呦的名字来自诗经导入,导入新颖有趣。读前活动是根据题目预测文本类型,进而让学生预测新闻报道里会涉及哪些内容,为后面新课做准备。读中活动从文章结构入手,培养学生语篇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梳理细节信息的时候,先是用时间轴梳理屠呦呦的经历,进而分析屠呦呦展示的人物个性。读后活动让学生发表对中医的看法。整堂课下来学生既增加了文化自信又对中医进行深入思考,辨证分析。
黄媛婷老师从一系列问题导入,激活学生关于中国科学家的背景知识,导入直接有效。进而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阅读活动并没有预设问题,而是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围绕他们问的问题去寻找答案,充分发散学生思维。整堂课下来让学生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英语教研组进行了热烈的议课评课。首先是两位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课堂设计和思路。随后,各位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老师们对两位上课教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英语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构出不同精彩,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整体提升全体英语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促进我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撰稿:顾婷婷 审核:史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