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政治 | 课题编号: | ||
课题类别: | 立项 |
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2020-2021学年度校级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 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研究 |
课题主持人: | 钱秋花 |
申报日期: | 2020年9月 |
拟结题日期: | 2020年6月 |
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教科室
2018年9月(制)
填写说明
1.申报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校级立项课题需填写此表。
2.“学科分类”填写申报课题所在的学科,跨学科的课题填写“综合”;“编号”由教科室统一编写(语文:201801、数学:201802、英语:201803、物理:201804、化学:201805、生物:201806、政治:201807、历史:201808、地理:201809、体育:201810、音美:201811、信息:201812);“课题类别”填写“立项课题”。
3.课题名称可参考附件1。
4.课题主持人限1人,核心成员最多10人(不含主持人)。
5.课题研究期限为1年(第一年度的9月至第二年度的6月),每年6月25日提交结题材料纸质稿,材料目录见附件2,结题报告范例见附件3。
6.“评审意见”页格式切勿变动,勿破页。
7.《申报、评审书》所规定的有关栏目请如实填写。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 | 钱秋花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3.08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学一级 | ||||||
近五年主持的课题 | 课题名称 | 级别与完成情况 | 立项时间 | |||||||
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研究 | 校级 | 202009 | ||||||||
近五年发表或获奖的相关论文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刊号 /获奖类别等次 | 时间 | |||||||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最多10人)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务 | 工作单位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钱秋花 | 负责课题的调研 | |||||||||
李飞 | 撰写相关材料 | |||||||||
是夏梅 莫冬娟 |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 |||||||||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课题提出的背景 |
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深刻研读以及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观察,我们发现议题式教学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强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议题式教学既是落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管道,也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重要渠道,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实践意义。
|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多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需要把教材中的内容完整地教给学生,以期考出更好的成绩。而如今的议题式教学是基于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广泛实践和积极应对现实政治课教学问题的一项理论创新 ,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确定议题,创设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习得学科知识,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因此,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了解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书本、学生或者自身中确定合适的议题,然后进行信息的搜集、问题探究,最后进行总结和提升,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
2.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
议题式教学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议题式教学的价值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有利于推动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议题式教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便是建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建构,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议题式教学借鉴了该理论的观点,知识的习得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被动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沟通交流得来的,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第二,有利于促进开放民主教学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渗透。议题式教学反映的是一种开放民主的教学理念,它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确定议题时,教师会从学生出发,指导学生把熟悉的、有价值的社会热点通过交流沟通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议题;确定了议题之后,学生便会分组去进行信息的搜集,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主能动性,同时增强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接着是问题探究环节,学生可以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分享,这些问题并无固定答案和对错之分,只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能力;最后一个环节便是内化反思,这一环节并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参与活动之后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第三,有利于增加学习者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内在获得感。议题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议题的选择到内化反思都有学生自己的参与,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生在这些真实的场景中会有更多的感受与体会,这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水平,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 第四,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必修课程的实践体验,为此,在对接内容要求的教学提示中,以议题的方式提示课程内容,并提出多种活动建议,供课程实施时选择。和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议题式教学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而是在对内容进行组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系列有联系的、有序列的问题。 |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
1)实用主义理论:辨证客观的吸纳实用主义哲学家的正确观点。 2)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建构。引发出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激发主动提出问题,并主动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3)“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考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其中就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4)“经验理论”:任何人总是基于生活经验形成了许多有助于适应环境的知识,这种“知识”就是他的“既知”。学生正是拥有这种“既知”和“现有经验”走进课堂的,而且他们相信自己的“既知”和“现有经验”是“正确”的。因此,在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 5)心理学:思维是以词语为中介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实反应。 6)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正面教育原则,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
|
2.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 |
1)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政治学科实用性认识;构成课堂教学评价的创新模式,形成一套基于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和方法,探索并总结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评价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教学评价工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目的。 2)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教学案创新编制,形成能调动学生学科兴趣的一整套教学案。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充满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高教学效益。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增强教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
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议题式教学也不例外。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有效地运用议题式教学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第一,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活课堂”的能力。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翻开书本,我们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老师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单纯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否则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没有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教师在确定议题的时候要有这个意识,注意从学生生活与教材的交叉中去确定议题,把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有价值的社会热点转化成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由于议题内容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他们自然有话可说,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自然也会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就是所谓的“活课堂”,这样的课堂往往效果会更好。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的联系,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搜集。在议题确定了之后,就需要搜集信息以供讨论交流了。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相比,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如果信息的搜集仅仅来源于书本这些理论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新课标提出了议题式教学之后,对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的搜集可以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校外的实践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这往往对学生理解知识、形成价值观以及融入社会更加有帮助。 第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所以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议题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内化反思,即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内化今天的收获,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没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内化与升华,在这一环节得以体现 ,稍有差池,前边各个环节的努力就都会白费,前边的各种铺垫都是为了学生思想的改变,为了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所以必须加以重视。但在这一环节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教师认为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应该把这一环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环节主要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但毕竟学生思维还不成熟,经验也不足,很多时候可能会有所偏差,甚至于与教师所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教师不应该完全撒手不管,应该在学生反思有偏差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价值的引领,这一引领要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为了更好地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议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强调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创设情境;广泛开展系列化社会活动,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 |
本课题的研究分成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理论学习、材料准备 拟定研究方案、组织论证;拟定实施意见; 2)实施阶段: (1)确定各项研究机制(包括①定期理论学习;②积极参加研讨;③阶段反思总结;④积极参加培训制;⑤定期成果评价); (2)进行研究内容的探索; (3)组织阶段汇报,接受中期评估; (4)适时组织有效材料的积累。 3)总结阶段: (1)进行课题研究成效总结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3)整合研究成果材料和支撑材料。 | |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 |
1)准备阶段: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完成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解读课题思想、开展课改研究理论学习。同时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各年级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表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自我测定,奠定课题研究的扎实基础。 2)实施阶段:文献资料法、行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第一手文献资料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与课题研究过程相关的原著、文章等。并注意文献积累,特别关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半成品”生成性文献资料。 行为研究法主要指向于研究内容的过程中教学的探索性行为。 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面向全体关注个别的专项性个案研究及个别学生的个案研究。 3)总结阶段: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 采用调查法对开题时调查学生再次进行同类内容的调查测定;并对选择样本进行对照调查测定。 | |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 |
我坚持以下几个评价原则: (1)表扬为主的原则,既在课堂上不要吝惜对学生表达的积极反馈,运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学会用正强化,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如表扬奖励,以表示对学生科学探究表达能力和方式的初步认可和肯定,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2)发展为先的原则,既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尽量了解学生,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状况作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 (3)因人而异的原则,既不用统一不变的尺度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了解每个人的基础,关注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不要求学生与学生相比,而要学生自己与自己相比,自己的现在与过去相比,从而激励学生表达能力的持续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4)学生主体的原则:既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使评价成为学生主体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促进自我完善的活动,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并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要促进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 |||||||||||||||||||||||||||||||||||||||||||
(1)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数量 | |||||||||||||||||||||||||||||||||||||||||||
| |||||||||||||||||||||||||||||||||||||||||||
(2)预期结题时间: | 2021 | 年 | 06 | 月 |
四、评审意见
教科室负责人(签字): | ||||||
科室盖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