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生长性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情景实践教学模式 课题组沙龙
主持人:中学历史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的生长性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情景+实践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要求,也符合学生现存问题和心理认知特点。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次沙龙将从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和编排历史课本创设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和各位同仁探讨如何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陈建兴: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比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标注地点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最后把这四位航海家的活动归类为一个中心(欧洲)、两个方向(东、西)、两条航线(西欧→非洲→印度,西欧→美洲→亚洲→西欧),四个人物,经过多媒体演示,大多数同学都能明白这四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
衡晓刚: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之一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被充分地调动,能主动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可由教师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来加以实现,但是一堂好课真正的价值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价值观的突破,而不是表面形式的热闹。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在课堂中创设有思维深度和能引发情感共鸣的情境。
那什么是课堂情境教学呢?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得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二、有效创设问题情景
三、可通过编排历史课本剧形式创设课堂情景
张丹珠:如果问题教学中,学生就是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来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失去热情,气氛会逐渐沉闷,教学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注意“留白”,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回答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发问。例如,讨论国民党统治在解放战争中迅速败亡这一问题时,首先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本所提到的四个基本原因,即: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蒋断绝,蒋桂分裂。但就在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又可以意味深长地提问学生:国民政府这样一个貌似强大的政权,挟抗战胜利的余威,又有最强大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垮台,恐怕在世界历史上也实属罕见。这难道没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吗?此问一出,教师不必再作更多解释,问题的讨论就此打住,但这却给部分同学留下问题拓展空间。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自主发问,生成新问题。教师要敢于面对,根据实据情况,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形成开放、活沷、动情的历史课堂。
承菱玉:进行课堂问题讨论时,教师应明确哪些问题是一节课内讨论的主干问题,哪些问题是服务于主干问题的分支问题。主干问题是为解决一节课的重点或难点而设置的,要能引发深度思维且富于概括性,能使一节课的核心知识得以解决;支干问题是为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和知识的延伸而实施的,其特点是知识的连贯性和辐射性较强,能使一节课的全部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例如,在“德意志的统一”一课中,主干问题可以设置为:普鲁士为什么能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的统一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而构成问题的其他分支问题可以是:德意志统一前的经济状况怎样?普鲁士为什么能扛起统一的旗帜?为什么俾斯麦要推行“铁血政策”?他为“铁血政策”作了怎样的准备?俾斯麦为什么要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难道普鲁士不能单独击败丹麦)等等。由分支问题所构成的问题链是服务于主干问题的,当所有的分支问题解决以后,主干问题也就获得破解。由此可见,一节课的问题设计,只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就会出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局面。学生的思维,也就顺着这种思维的延展而获得升华。
金秀梅:如果问题教学中,学生就是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来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失去热情,气氛会逐渐沉闷,教学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注意“留白”,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回答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发问。例如,讨论国民党统治在解放战争中迅速败亡这一问题时,首先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本所提到的四个基本原因,即: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蒋断绝,蒋桂分裂。但就在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又可以意味深长地提问学生:国民政府这样一个貌似强大的政权,挟抗战胜利的余威,又有最强大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垮台,恐怕在世界历史上也实属罕见。这难道没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吗?此问一出,教师不必再作更多解释,问题的讨论就此打住,但这却给部分同学留下问题拓展空间。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质疑、自主发问,生成新问题。教师要敢于面对,根据实据情况,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形成开放、活沷、动情的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