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承菱玉 21311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完善。为了更好地顺应课改潮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高考也实行了全面改革。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之外,也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来,紧紧围绕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设计,真正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要求,高考制度也在随之调整和改革,全国各地分批次进入到新高考模式下,开启了“3+1+2”或者“3+3”等选科模式,彻底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现象。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形势有比较全面的认知,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革新,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既具有较高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应试考试能力。
一、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滞后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的考查内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面对这一转变,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历史核心素养、新教学理念的研究中。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多数历史教师依然束缚在滞后的教学理念中,以知识传授为首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发展,难以满足高中历史新高考和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另外,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够,依然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互动等。
(二)教学评价滞后
新高考背景下,提出了全新的评价要求,要求教师应紧紧围绕“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这一主题,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全新评价体系,旨在满足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下的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依然束缚在应试教学评价模式下,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思维、能力、情感目标的落实。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与新课程理念、新高考的要求背道而驰,难以真正满足素质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三)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不充分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能力,但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不健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的情况下,不能给学生带来较高的学习收益,也影响了日常的教学。例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固定的套路实施,只注重课内资源的使用,对课外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课堂教学便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高中历史教学的很多场景得不到良好的展现,各类教学任务的实施始终无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技术也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在多种问题共同影响下,高中历史教学便产生了许多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树立现代化教学的意识,合理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为教学提供可靠、可行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和手段保障。
二、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精准把握高考要求,转变教学理念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紧紧围绕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要求,转变和重塑课堂教学理念。一方面,明确历史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定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明确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此,历史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唯升学论”“唯分数论”教学理念,正确理解新高考的精神内涵,将教学重心从以往的知识教育中,逐渐转移到学生的发展层面上,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历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指导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探究学习中,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完成历史知识的建构,并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强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很多高中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在于,教师讲解的历史知识比较浅显,自己通过阅读教材也能够从中掌握这些知识,因此缺少求知欲。加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使得课堂氛围沉闷,也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要想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更能调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其中情境教学法为当前比较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给学生营造适宜的课堂情境,将学生的思维顺利拉回到课堂中,让他们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
(三)重视训练检测,强化学习效果
面对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还应重视课后训练,引导学生在训练检测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并促进能力的提升。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还应指向新高考下的历史教学要求,首先,应将学生从繁杂的课后作业训练中解放出来,指向历史核心素养、新高考的要求,优化作业设计,设计出高质量、开放性的课后作业,真正提升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训练的时候,不仅要作出严格的要求,还应规定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训练;最后,针对学生的作业训练情况,教师还应及时进行批改,针对学生作业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认真分析,针对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真正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总而言之,新高考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等都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求、学生水平、兴趣特点等,灵活使用多种有效措施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知识和能力发展目标能够有效落实,促使课堂教学效率、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立勤.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2(20):86-8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29.
[2]樊有杲.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2(18):149-150.
[3]吕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知识文库,2022(11):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