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韩光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了解中国科举制度及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
2.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理解人类制度建设的历史渊源及其区别。
3.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近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激趣导新
利用《觉醒年代》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导入,明确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板块二 素养导向
利用蔡元培先生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反映了近代教育、考试制度的演变
一、除旧:进退失据——晚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二、采西:高开低走——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三、创新:别开生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选拔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基于六方面的认识:一曰秉持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最高原则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二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曰依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改革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检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优劣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教学质和量上的最低要求;四曰依据教材,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五曰历史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认识,是培养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六曰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体现。
探究1 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1)时代之变
材料一 蔡元培的成长历程
1868年1月出生于浙江绍兴,
17岁就考中秀才,
22岁时,又考取了举人。
25岁时,蔡元培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当大学士。
31岁时,蔡元培离开北京,回到老家在中西学堂任学监,宣传新文化。
反映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体现出时代特征
(2)废与立:
背景 | 列强入侵、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 |
表现 | 维新变法时期 | ①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③变法失败后,恢复旧制(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
清末新政时期 | 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 |
1905年,废除科举制,颁发各种教科书,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科举制被废除。 |
探究2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材料
1912年,民国元年,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1、思想的奠基(南京临时政府):文官考试思想
2、文官制度的建立(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甄别制度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制度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
人事制度改革: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
正式设置考试院:考试院负责考选,铨叙
颁布系列法规:1929第一部《考试法》
考试资格调整: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局限性: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探究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选拔
1.干部制度
①沿用旧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
②建立新制:逐步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③完善阶段:改革开放后,进行一系列改革,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材料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一)党政领导干部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自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阅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结合课文,归纳新中国选拔干部的标准?
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依法依规办事
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一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忠于宪法,模范遵守、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二)忠于国家,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三)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相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法律保障;职务常任。
不同:中国党管人才,公务员涵盖范围广,为人民服务;
西方保持中立,公务员主要指事务官,根本上为资产阶级服务。
板块三 提纲挈领 升华认识
晚清如何选拔官员? 除旧:学堂、留学
民国如何选拔官员? 采西: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新中国如何为国选才? 创新: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