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生长性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本学期,基于问题解决的生长性历史课堂教学研究在我校开展,通过几个月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解决,使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思维活跃度得到提高。
“问题”,指的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基于学习情境的问题、基于学术情境的问题、基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基于社会情境的问题等等。
“生长性课堂”,指的是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能力的提升。在这里,主要是归纳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类别,以及生长性课堂的教学追求,即要使学校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效益。即可应用于新授课又可应用于习题课。
为此,我们历史教研组围绕这个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课题前期工作: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采用分工协作研究。
1.撰写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开题以来,课题组积极开展研究工作,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布置课题活动计划以及具体分工;学习“生长性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对教育渗透的相关理论、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等。
2.制作学生问卷调查,对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以我校高一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态度、兴趣、以及他们喜欢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以及希望目前的历史课堂做哪些改进等方面,尽可能客观了解学生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主要是归纳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类别,以及生长性课堂的教学追求,即要使学校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3.学习相关理论著作,写读书笔记以及撰写论文,提升理论水平。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理论和专著的学习培训,课题组成员结合教学实践以及理论学习,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教学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立足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制定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把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细化成每个学期、每个单元和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作为当堂达标、单元达标和学期达标的依据。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参照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生活经验。因此,课时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即目标要全面、适合、具体、明确、可操作,这是学生“生长”的前提。
2、转变教和学的方式
“自主学习”,学生在基于学习情境,基于生活情境开展的自觉主动的学习。这意味着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清楚,学习方法明确,并且能把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协作、自主交流、自主展示、自主评价等方式。
“先学后教”,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会学、乐学、学会,课堂中的主要任务是纠偏补漏、点拨引导。强调课前预习,指导预习方法、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学生已有经验,在课堂上“先学”,通过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疑难和问题;在“后教”中,根据生成的问题,有效地组织好探究教学,一是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二是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方法,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个性的生长性发展。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全册、单元、课时预习计划。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合理安排“学”、“教”、“练”。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剔除课堂假问题、杜绝以知识讲授代替学生能力发展,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的说和做最大化,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手里解决。坚持当堂达标,家庭作业以学生自主预习、课外阅读、技能操作和研究性学习为主。
4、达标的内容及方式
结果性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检测形式为宜,体验性目标的达成情况以课堂观察为主。达标题的设计和教学目标吻合,题目的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实用性强。学生测标时应严格要求,跟考试一样,独立完成,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科的达标形式不同,可以集中在课的最后达标,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分步进行。达标评价原则坚持底线评价,以基础性目标的达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