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象:广大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学员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本节党课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向全党提出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要自觉把“四史”作为提升政治境界的重要教材,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弘扬斗争精神、增强历史担当,谱写好新时代新篇章。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教科书。
一、深入学习“四史”,坚定理想信念
党课导语: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深入学习“四史”,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1516年,托马斯·莫尔写作发表《乌托邦》,批判资本主义罪恶,提出美好社会懂景,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诞生。19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1917年十月革命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立,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制度由理论设想发展到实践形态。二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知识点:“乌托邦”是什么?
《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创作的游记,首次出版于1516年。该书分两卷,第一卷借一位旅人之口,谈他周游列国所见,由此而导入对英国当时情况的观察与批判;第二卷才是对以“乌托邦”命名的一个想象中的国家的描述。作为欧洲第一本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图景,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它首次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和平等的原则,奠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就是因为始终坚定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熔铸信仰信念的真理追求史。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共产党人锤炼党性,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党员干部要在学“四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切实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的清醒剂。
二、深入学习“四史”,坚守人民立场
党课导语: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不是抽象的,必须落在实处、见诸行动。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进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人民的力量就是党的力量,党的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守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党近百年奋斗历史的主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入学习“四史”,就要牢记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干部弘扬斗争精神的营养剂。
三、深入学习“四史”,弘扬斗争精神
党课导语: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斗争的历史。
在战争年代,要斗争就会有牺牲,共产党人坚持冲锋在前、毫不退却;在和平年代,要斗争就会有付出,共产党人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斗争的精神蕴含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1922年1月,在长沙领导工人罢工的黄爱、庞人铃被军阀赵恒惕押赴刑场,黄爱临刑时大吼三声:“大牺牲,大成功!”远在北京的李大钉闻讯后,称黄爱、庞人铃“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的社会运动开创一个新纪元”。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生存冲锋陷阵,与日寇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楷模。据不完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勇于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才接续成就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精神、塞罕坝精神、丝路精神、抗疫精神,一个个鲜明具体的精神坐标,绘就了我们党绚烂夺目的精神图谱,积累下丰厚的历史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
视频:纪念馆里的党史
《纪念馆里的党史》由求是网和共产党员网联合出品,通过讲述各纪念馆“镇馆之宝”的故事,带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伟大斗争的壮丽史诗。深入学习“四史”,就要把斗争精神作为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涵养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担当的必修课。
四、深入学习“四史”,增强使命担当
党课导语: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增强使命担当,就要明确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凤愿。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我们党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为新时代担当作为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更需要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改革发展稳定局面来之不易,以史为镜、以史鉴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历史自信,汲取历史智慧,不忘为民初心,勇担历史使命。
材料来源:《党课》,2020年10月P36-P44,作者:周巍,中共天津市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