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工作>>教学动态>>文章内容
项目引领教学 合作驱动学习
——理科综合组项目活动系列报道三
发布时间:2019-05-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衡晓刚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jpg


8A1A5791.JPG


8A1A5793.JPG


8A1A5810.JPG


8A1A5888.JPG


8A1A5887.JPG


8A1A5889.JPG


8A1A5903.JPG


8A1A5934.JPG


8A1A5908.JPG


5月21日,基于主体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项目在《染色体变异》的同题异课中如期开展,理科综合组成员、李秀敏副校长参与本次活动,特别邀请省常中生物教研组李露艳老师给予指导,教科室史月萍副主任主持活动。

本次研究课由唐燕群、李秋芬两位老师执教,两位老师的设计思路都是从真实的病例情境引入,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讲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在处理教学难点染色体组的概念时,两位老师都能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粉笔、彩色卡纸等自制教具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模拟建立染色体变异模型,有效提高了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

听完两节研究课后,理科组成员在综合楼四楼会议室评课议课。刘科华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用粉笔或卡纸模拟染色体新颖有趣,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很好激发,建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更多关注下活动中比较沉默的同学,同时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做适当的铺垫,对合作学习的思维方向加强指导。龚丽娟老师认为在染色体组概念的辨析中要进一步强调染色题组的概念,染色体的变异导致的病症解释如果能结合基因知识就更清晰。姚子昕老师说作为新教师,在听了两节研究课后收获良多,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需要放开手让学生去体会,留足活动时间,让学生展示、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研组长南杨老师两位老师的课都让学生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动手动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和大家分享了参加常州市区教学观摩活动的感受,认为我们的课堂还要在构思上有所创新。

省常中李露艳老师对两节课做了详细点评,认为两位老师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处理教学难点很合适,对模型建构法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同时也提出了以下建议:1、课堂所举的因为染色体变异导致的病症事例比较久远,学生体会不深,可以选取比较近的事例并且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学生会有更真实的震撼体验;2、关于模型的构建,两位老师的模型设计有延续性,组内可以用,组间也可以用,对于粉笔模型,在合作学习之前如果增加粉笔、胶带的使用说明会使学生后面的活动更加顺畅;3、小组合作的结果交流中要更关注其他学生的表达和评价,可以让学生互评,以提高学生之间相互纠错的能力。

李秀敏副校长肯定了老师们在评议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再次强调了我们的评课一定要是实事求是的讲问题找方法,并且我们在每一次研究课以后要把课堂中的好的做法和评议中提到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比如这两节课,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用于突破教学难点,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我校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下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需要我们教师合作学习的细节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实践研究。

学然后知困惑,教然后知不足,项目组活动,参与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思维碰撞,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进一步完善我校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必将推动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撰稿:史月萍  审核:李秀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