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上午9:30分,综合楼四楼会议室,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高中“语文学力发展”研究》暨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设计与运用研究》、《高中美术鉴赏课图像运用的实践研究》结题鉴定会如期举行。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龚国胜主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王俊博士、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常州市美术教研员车言宁老师、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李秀敏副校长、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戚墅堰分校师发处赵洁主任、常州市第三中学高波老师,及三个课题组的负责人与核心成员参加了会议,教科室衡晓刚副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第一环节,课题负责人作结题汇报。卓立子老师主要从“研究过程与成果、研究不足与进一步思考”两方面对语文组的课题研究作了总结。刘幼奋老师从“研究背景、理论思考、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过程、研究成果、困惑与策略”七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组的课题研究作了详细报告。康宁老师在“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成果”四大方面对美术组的课题研究作了介绍。
会议第二环节,鉴定专家点评与提问。三位专家一致认可了河中三个课题的研究,用龚主任的话概括,那就是“选题前瞻、过程扎实、成果显著”。于纯老师则认为,卓老师的教学观念、课堂生态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在不断改进,刘老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出微视频的制作很受学生欢迎,康老师利用课例研究法进行图像运用研究给人以启发。王博士也觉得,卓老师的研究成果丰硕,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刘老师开发了很多微视频,康老师结题报告的撰写很用心,成果也很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三位专家对每一个课题提出了后续研究中需注意的地方。
于老师认为,卓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概括出的图表要多加推敲;学生“学力”的提高策略要有课例支撑。刘老师在课题研究中,调查报告的撰写要规范化,要呈现调查的目的、时间、对象、结果、分析等;微视频不能只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还要发挥其在知识理解、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康老师在课题研究中要加强课题成果的梳理,将研究中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要践行文献研究中得到的结果;要丰富图像的类型。
王博士认为,卓老师的课题研究要找到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研究,解决学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研究学生,围绕学生来展开研究,增加研究针对性;要增加课例,用课例证实研究结论;要说明成效,用数据证明成果。刘老师的课题研究可在“微视频制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方面”做深入研究。康老师在课题研究中,问卷调查不能局限于学生的态度,要回到课标思考鉴赏课对学生鉴赏能力方面的要求,研究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
龚主任认为,三个课题的后续研究都要注意聚焦问题,都要聚焦证据的积累和呈现,都要有学生意识,用学生的发展表征课题研究成果。最后祝愿河中的课题研究,过程越来越扎实,成果越来越显著。
三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博得了在场教师的热烈掌声。相信,在专家的专业指导之下,河中的课题研究,方向会更明确,思路会更清晰,着力会更精准,会朝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为专业、更具内涵的方向发展。相信,在兄弟学校教师的参与之下,河中的课题研究会更具活力,课题研究之路会更加宽广。(撰稿:衡晓刚 审核:李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