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初探“活动单导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发布时间:2012-03-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核心提示:初探“活动单导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初探“活动单导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摘要】如何让《信息技术基础》更好地为《网络技术应用》服务,有效地开展“项目式教学”,“活动单导学”必不可少。“活动单导学” 模式是在传统教学上的一次创新,是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功应用。除了能够满足传统教学所能够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潜能。

【关键词】活动单  小组合作 评价

---------------------------------------------------------------------

一、问题的提出

有人说,高一的《信息技术基础》不用学,理由是当我们翻开这本书,其中的很多内容,如《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信息获取》、《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等,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是重点内容,而且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很多的技能是不需要教,如果是为了高二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就有人提出,两个月帮学生考过去。

难道高一的信息技术真的不用学了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学。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与技术而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既然对于学生来说,技术已经不再是难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实施项目教学法,即通过项目的制定、研究与总结,在过程中巩固技术,在技术的支持下得到项目设定的目标,如《以项目为载体构建<区域导游解说>校本课程项目教学的探索》,通过结合校本课程<区域导游>项目教学的构建, 在遵循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校本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前提下,教师创设的条件,使教学和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而学生以团队形式自主完成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咨询者,并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从而探索出适合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课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很令人向往,但是由于高中学生与职校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差距,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开展校本课程。而且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与支持,以我们的一己之力是不行的。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每当我们在讲《网络技术应用》的时候,很多人都提出其中有很多的知识比较晦涩,不易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设想,我们能否把《网络技术应用》与《信息技术基础》相结合,让《信息技术基础》为《网络技术应用》服务呢,即以《网络技术应用》为项目,以《信息技术基础》为支持,开展项目教学,而怎样开展呢,这就有了活动单导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二、活动单导学

我对“活动单导学”的理解是学生的活动与教师的导。

“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是以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演示、实验、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体会等为基础的多样化的活动。“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经验重组的活动。这也就决定了活动单导学课堂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按部就班,没有灵性的火花。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这种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这些方面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我们一个月的课堂实验中,我们暂且把活动单导学的流程定为“教师定主题——学生小组合作搜索资料——制作交流作品——交流主题——评价作品——总结”

教学活动单的研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没一节课都会有学案,而这也是现在我们活动单的雏形,在近一个月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活动单导学至少在两方面给我的比较好的尝试!

二、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是-种常见的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中被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纳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采用小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但是很多时候都只有形式而没有实际,很多时候我们都说“小组动起来”,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动起来。这一次活动单导学,学生动起来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需要合作。

需求是活动的动力,所以要让学生能进行合作,必须要让学生有这样的需求。而这关键在教师活动单的设置。比如在“IP地址”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通过把IP的地址分解成“定义、格式、分类及其他”四部分,让学生小组分工,分干到人,实行个人负责制,即如果你选择了“IP地址的定义”,那么从资料的收集、网页的制作,问题的提炼到班级交流,都由你负责。这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实践的机会。如果小组成员之间不合作,那么,无论是搜索资料还是在作品的制作,那么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后影响后期的组间竞争与作品评价。

在大家有合作的需求时,小组合作才有了基础。

(2)与考核挂钩。

尽管我们要淡化分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加分这种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开始的我就和学生越好,本学期80%的分数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其中主要包括作品得分、小组得分与个人得分。

作品得分主要来源于后期的作品评价,每个小组都有,差别在按照评价标准来定分,每个小组因为自己的作品而有相应的差异。

小组得分主要来源于小组交流之后的得分,比如说在“IP地址的格式”组间交流这个过程中,你们组能够较完整的简洁地表达出IP地址的格式,又或者在“网页PK”中,你们组以内容或版面设计略胜一筹,那么你们小组就有了小组得分。

个人得分主要来源于你的课堂参与,比如在其他小组展示与交流相应知识的过程中,你能提出或解答出相应的问题,或你能给其他小组提供技术支持,总之你的参与度越高,则你的个人得分也就越高。

小组因你而更精彩,组员之间的通过协调和合作,使本组的作品越来越完善。当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合作的优点,而且组员之间在多次合作之后,越来越融洽,我相信这逐渐会成为他们的习惯。

二、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在活动单导学中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作品交流,一部分是作品评价。

作品交流是学生成果展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现自己整理的作品,更重要得是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与表现能力得到很好的体现。以下是“IP地址的其他知识”部分中的一段课堂实录。

1:我们组要交流的是主题是“IP地址在家庭上网中的分配方式”,我们组认为在家庭上网过程中,IP地址主要采用的是“动态分配”的方式,而采用哪一种IP地址,主要是由运营商决定的,比如说我家里用的是中国电信的网络,那么我家的IP地址就是由中国电信分配的。

师:阐述的简单明了。(问其他同学)通过刚才周**同学的介绍,你们了解了IP地址在家庭上网中得分配方式了没有?

2:通过刚才的阐述我了解了采用的是“动态分配”,但是我们组想问一下,什么是“动态分配”,除了动态分配方式还有怎样的分配方式,比如网吧中使用的是哪一种分配方式,他有几个IP地址。

师:李*对我们第*组的讲解提出了疑问,并且进行了扩展,(对生1所在的组)你们能回答他的问题吗?其他小组能回答吗?

(重新浏览、梳理网页上的内容)

1:我们能回答的问题是,所谓的动态分配是每一次我们上网所得到的IP地址是不一样的,而到底使用怎样的IP地址由运营商决定,除了动态分配,还有静态分配方式。但是我们小组不知道网吧采用的是哪一种分配方式。

3:我们知道,网吧其实就使用了1IP地址。但是我们不能回答为什么。

2:(很得意)对的,是使用1IP地址,但是你们还能回答吗?

师:还有其他同学能回答吗?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就把这个机会给李*

2:在网吧中使用的是私有地址,通过设备把这些设定私有地址的电脑通过一个公有地址上网。怎么样,明白了吧?

4:那什么是私有地址,什么是公有地址。

2:这是规定的。(其他同学不能满足他的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IP地址的分配有动态分配和静态分配两种,家庭使用的是动态分配,网吧里使用的是静态分配,那老师告诉你们,我们机房中使用的也是静态分配,而且我们学校的400多台电脑也是通过1个共有的IP地址上网的,这是怎样实现的呢?在刚才的环节中有同学想了解什么是公有地址,什么是私有地址,这是怎样规定的,由谁规定的,请大家把这些问题记录在你们的网页中,我将会给你们上网的时间,继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以上是学生作品交流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理清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又提出新的问题,进入新的交流环节,而这正是求知的一个过程。其次作品交流而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把关注技术转换为技术与内容都关注,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表达的能力。在这一部分,我觉得教师需要对知识点做一个补充,这样可以弥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片面性。

在技术与知识这一部分,其实一开始是因为我的因素,因为以前的教学中,我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技术,所以在这一次活动单导学过程中,技术为知识服务,我在一开始没有转变过来,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细节,所以课上的很不顺。现在想来,技术和知识都是需要的,但是我们无法在同时满足,我们希望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现实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只能先满足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word制作这一模块我们把技术弱化的原因。

作品评价包括了自评、他评与教师评价。在这一部分,怎样进行作品评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做的评价很多是让学生说一说作品的优缺点,然后教师再加上评价,而这一次我们采用了网站评分的模式,在参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评价,而这一过程关键是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评,在这样的一个环节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与表达能力,我发现,只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真的比我们预期要好的多,完全能胜任这一任务,真的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

“活动单导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表现为由教师创设研究活动、研究话题,组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讨论合作中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获得知识,让他们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一个良好的语言交际与情感交流机会,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开始看到这段话,我很不以为然,现在看到这一段话却深有体会。

活动单导学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活动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丁非,活动单的设计与活动单导学模式[EB/OL]http://{域名已经过期}/JYYJ/SZJS/606.html2010-11-14

2、李韩妃,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0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