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三河口中学区级课题
中期评估表
课 题 名 称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活动单导学”的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俞 亚 娣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评 估 时 间 2013 年 12月
课题管理网址 http://{域名已经过期}/hdddx
电子邮箱地址 239565627@{域名已经过期}
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2013年12月制
课题简介:研究方案摘要、研究计划要点、预期成果等。 |
|||||||||||||||||||
根据本课题确定的目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研究: 1、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决定因素。在这一模块中主要探究如何设计“活动单”,包括活动单的基本结构,活动方案、活动形式等等。进一步探讨活动单与学案的区别。其次活动单的形成还需要不断的反馈与完善。 2、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 班级学习活动小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研究如何科学分组,推选组长,合理分工以及建立小组合作制度,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的热情,真正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越性,使小组学习成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讨论的基本形式与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 3、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 仅仅有一个好的活动单,建立了小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活动开展仍然是不行的,在这一模块,将探究活动单导学的一般流程。我们暂且把活动单导学的流程定为“教师定主题——学生小组合作搜索资料——制作交流作品——交流主题——评价作品——总结”,但是怎样的流程才是最适应学生的学习,这需要通过实践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修改。 4、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建立网络评价平台,并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地开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更重要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与表达能力。 计划如下: 1、准备阶段(2012.2~2012.5) (1)确定课题 (2)组建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取得理论支持。 (4)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构思方案。 (5)作好课题的分工工作,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2.5~2014.4)
3、总结阶段(2014.4~2014.7) (1)每位课题组教师对自己分管项目进行归类、总结。 (2)课题组成员作全面总结,做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3)报请上级对本课题进行全面检测、评估。 课题负责人签名:俞亚娣 2013 年 12月 8 日 |
|||||||||||||||||||
课题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或不足、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可预期成果等。 |
|||||||||||||||||||
1、坚持活动单导学的执行。很多时候,我们不缺少好的思路,而是缺少一份坚持。最忌一开始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学习摆上桌面,而匆匆几次,发现教学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革现象,就又走老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实每一种模式的教学的开展,不是通过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的坚持,不断地探索,发现问题,然后即使的修正,这样的教学需要几个循环,对于学生来说,养成一个学习习惯,也需要大约半个学期才有成效,而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巩固与提高。 2、活动单的设计 活动单与之前的学案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一开始我们尝试把一个个任务改为一个个活动,但是几次下来却发现了问题:“活动单导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不仅仅是多了一张活动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有了改变。传统的学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目标,更不能达成让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所以我们对学案进行的改良。在活动单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一)删繁就简;(二)环环相扣;(三)分层活动;(四)动静结合。当然“活动单”的设计应用应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验光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 3、活动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因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活动单导学中经常采纳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我们把小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人为分组;第二层次:为需要而合作;第三层次:自主合作。这三个层次是递进的关系,通过活动单单学,希望学生能够向第三个层次发展。在小组建立的过程中,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发现存在了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2)注重小组考核是保障。(3)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4)发挥信息技术特色,引入信息技术元素,促进小组学习。(5)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参与学生活动。 4.课题方案中有些思想还太笼统,有少数在实践中出现的现象在课题中没有假设到,我们还要在研究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它。 5.对于每一次的研究课是否该定个更小的点,使得针对性更强,研究要做得更深,并把研究的小收获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推广,而后再加以总结概括。 6.在课题的活动形式上,我们正思考着要添加、修改一些项目,如怎样利用信息技术特色,构建网络平台开展活动单导学,避免重复劳动,进一步提高质量,活跃形式。 课题负责人签名:俞亚娣 2013年 12 月 8 日 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报告:研究工作主要活动形式等。 |
|||||||||||||||||||
1、问卷调查 为确认本课题在课堂研究中是否有针对性,在课题论证之初,我们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学生习惯了由教师提问,他们举手回答这种方式,而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的起点。 2、注重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题思想: 课题成立之际,组织组员自学方案,组长解读方案,讲清方案中最基本、最重点的思想,结合实例讲解该怎样做。要求组员每学期学习2篇相关的文章,写1篇相关的论文,每学期组织一次集体性的理论学习或沙龙研讨活动,每月在课题网页上推荐1-2篇相关的文章。 外出的听课、听讲座也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除了本校和本组的听课活动,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还外出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并从他们那里带回了宝贵的经验。 3、加强集体备课,讲究通力合作: 对于每一次课题研究课,我们都认真组织多次的集体备课,并将最终形成的教案放在课题组网站上。在每一次教学后,大家又都能围绕课题献计献策,帮助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4、深入实践研究、注重反思总结: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为课堂教学,我们每学期都会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开展课题研究课,课题正式启动的一年半时间里,课题组每位成员都在研究课有所反思,有所收获;在教学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于每一节的研究课,都将教案放在网上,并将评课记录与个人反思附后,部分有探索有启示的课还写成堂实录或课后重建稿,另外,为了进一步辐射课题研究的成果,活跃形式,我们每一学期都举行一次“同课异构”的形式,由两位老师分别研究同一课题,从不同侧面、不同形式上引导学生体验,并进行执教。听课的组员评课后综合各家优点,再上这课,进一步对比效果。 我们针对目前的研究,归纳出了一些好的落实体验的做法,要求组员在平常教学中尝试使用,并有计划在下一阶段的研究活动中,进一步尝试,期待形成本课题组研究目标之下课堂一种特有的风格。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活动单导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关键,整个学习过程应充分体现“以完成主题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组织辅导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化的个性学习,还要关注到层次教学,例如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采取的办法中,给得分最低的小组一次面对全班的讲解机会,意于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主动发展的能力,知识上获得“螺旋式”生成,让技术成为学习上的工具,而不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课题负责人签名:俞亚娣 2013 年 12 月 18 日 |
|||||||||||||||||||
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分为:理论成果;资源开发成果;教学实验成果,包括课例、教学设计等;学生成长变化情况;教师发展等) |
|||||||||||||||||||
具体研究成果名称 |
形式 |
承担人 |
发表、获奖(出版)情况 |
||||||||||||||||
时间 |
出版、颁奖单位 |
字数或时间长度 |
|||||||||||||||||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活动单导学之活动单设计摭谈》 |
论文 |
俞亚娣 |
2012.12 |
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一等奖 |
5396 |
||||||||||||||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论文 |
张黎瑛 |
2012.12 |
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三等奖 |
2621 |
||||||||||||||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
教学实录 |
俞亚娣 |
2013.06 |
全国科研优质课 |
2669 |
||||||||||||||
学生作品 |
文档 |
学生 |
20012.12 |
|
|
||||||||||||||
学生手抄报 |
文档 |
学生 |
2012.06-2013.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组成员(含课题组长)研究概述
姓 名 |
主 要 成 果 |
俞亚娣 |
课题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研究,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反思 |
张黎瑛 |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反思。 |
刘幼奋 |
课题组网站主要建设人,负责课题组的网站维护与更新,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反思。 |
陆智勇 |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反思 |
|
|
|
|
中期评估检查自评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自评分 |
课题研究进程(30分) |
实施方案(5分) |
5 |
实施与条件保障(5分) |
5 |
|
材料收集与整理(10分) |
10 |
|
总结交流(10分) |
10 |
|
课题成果(70分) |
阶段性课题成果(35分) |
33 |
成果水平(15分) |
14 |
|
成果数量(10分) |
10 |
|
成果创新(10分) |
9 |
|
自我评价 本课题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紧跟当前时代形势,选题确切、新颖。学校保障措施到位,课题组成员在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本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的成果贯彻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正真做到活动单导学的策略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起到了课题研究的应有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单位盖章 2013年 12 月 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