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2010课题研究总结上
发布时间:2010-06-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核心提示:课题总结...

2010年课题总结上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连续性问题解决的方法研究》总结

根据本课题确定的目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研究:

1.课堂氛围的实现:如何创设有热情有动力的开放课堂,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在这一模块中:预设增加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就本节重点和难度提出困惑或设计问题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把握,对难点的发问能力。

2.问题的表达:在这一模块中,重点研究如何让提问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表达,研究如何让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问。加强学生对问题表达的规范化,条理性,清晰度几个指标上的达成。

3.问题的收集:在这一模块,着重研究如何将学生的问题有效率地合并,分类,重组,并使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接参与到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成为课堂学习不可分割的一块。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跟踪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再思考中形成新的更深层次问题的能力。

4.问题的解决:如果说前几个模块都是对问题的来源的形成过程,那本模块着重点研究的是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预设将对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主动解决问题心理期待的研究。

5.问题的反思:在这一模块中,将分为两个方面来研究如何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最终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的研究,第一方面:对问题从形成到解决全过程的回顾,第二方面,从问题上升到知识体系的过程。

本学期主要主要研究内容在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收集与问题的解决三方面,具体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规律。

1.在新的学期中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认真研读《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注意总结成员间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刻领会《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的要求,领会新教材的精神,进一步把握好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

2.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实验课,在实验课的结果上进一步发现问题,修正研究方向。采取“由主备人上课”→“听课人评议”→“主备人反思”的模式,与“集体备课形成教案”→“组内两人平行上课”→“对比研讨”的方式共同发展,基本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本学期开展公开课、汇报课、实验课完成如下:

周次

开课人

开课内容

备注

第一周

张黎瑛

CSS

第四周

陆钟兴

声音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第五周

俞亚娣

网络通信工作原理

第六周

刘幼奋

如何访问因特网

3.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与成果,并注意不断总结研究经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征集和评选活动。张黎瑛撰写的《信息技术课上的心灵呼唤》一文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发表,《题海无涯图作舟》一文获五四杯论文评比三等奖,《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来自问题中》在第三届“用智慧经营课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征文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陆钟兴获常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授之以渔”》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发表,《你好,网管》获教学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

俞亚娣获武进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架起游戏的桥梁,为<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注入活力》在第三届“用智慧经营课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征文活动中荣获全国二等奖,《握手走入因特网》常州市中小学减负增效优秀案例;

刘幼奋获武进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

4.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教研组的博客平台,实现教研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引导成员间在博客上开展研讨活动。

                                  三河口中学技术教研组

                                      20106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