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2009课题研究总结下
发布时间:2010-0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核心提示:课题总结...

三河口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连续性问题解决的方法研究》总结

根据本课题确定的目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研究:

1.课堂氛围的实现:如何创设有热情有动力的开放课堂,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在这一模块中:预设增加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就本节重点和难度提出困惑或设计问题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把握,对难点的发问能力。

2.问题的表达:在这一模块中,重点研究如何让提问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表达,研究如何让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问。加强学生对问题表达的规范化,条理性,清晰度几个指标上的达成。

3.问题的收集:在这一模块,着重研究如何将学生的问题有效率地合并,分类,重组,并使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接参与到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成为课堂学习不可分割的一块。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跟踪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再思考中形成新的更深层次问题的能力。

4.问题的解决:如果说前几个模块都是对问题的来源的形成过程,那本模块着重点研究的是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预设将对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主动解决问题心理期待的研究。

5.问题的反思:在这一模块中,将分为两个方面来研究如何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最终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的研究,第一方面:对问题从形成到解决全过程的回顾,第二方面,从问题上升到知识体系的过程。

本学期主要主要研究内容在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收集与问题的解决三方面,具体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规律。

1.在新的学期中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认真研读《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注意总结成员间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刻领会《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的要求,领会新教材的精神,进一步把握好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

2.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实验课,在实验课的结果上进一步发现问题,修正研究方向。采取“由主备人上课”→“听课人评议”→“主备人反思”的模式,与“集体备课形成教案”→“组内两人平行上课”→“对比研讨”的方式共同发展,基本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

本学期完成实验课如下:

周次

开课人

开课内容

备注

第二周

张黎瑛

信息获取

第七周

俞亚娣

表格信息的加工

第九周

刘幼奋

数据处理

第十一周

陆钟兴

框架网页

3.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与成果,并注意不断总结研究经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征集和评选活动。本学期张黎瑛撰写的《于细微处呵护心灵成长》获师陶杯论文二等奖,俞亚娣撰写的《浅淡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与刘幼奋撰写的《浅淡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与问题对策》获师陶杯论文三等奖,由张黎瑛、俞亚娣与刘幼奋共同制作的《网络是如何工作的》获全国第九届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三等奖。

4.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教研组的博客平台,实现教研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引导成员间在博客上开展研讨活动。

                                  三河口中学技术教研组

                                      2010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