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研组建设>>技术组>>教学研究>>文章内容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2-02-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不详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文中用亲切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售货员阿姨及她的女儿关心小兵,胜似亲人,妈妈用爱挑起生活的重担,主人公小兵,小小年纪却懂得关爱父母,自尊自爱,“非常喜欢小汽车”却“不要妈妈买”,非常渴望拥有小汽车却对着售货员阿姨说:“不要1故事情节曲折,令人感动,引人深思。现代社会中养尊处优的孩子,是很少有文中小男孩这样的情感体验,而本文用贴切的语言讲述的故事,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同情,并自然而然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对父母的关爱,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是个很好的思想教育题材。因此,如何使本堂语文课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发自内心地爱父母,爱他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在我结合我的课堂实际,谈谈我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课堂当成乐园,这样,学生乐学才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学生纷纷发言,我转而又问:“有这样一位男孩,他也见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们知道他怎么做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发散思维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遵于这一目标,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及词语卡片,创设找朋友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先词卡出转载自大学生活网http://{域名已经过期},请保留此标记示“晴”,让学生认读,并请读得准确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然后课件出示“晴”,请同学们给“晴”找朋友,学生们很快完成了这一任务,找出了“目不转晴”这文中的关键词,我随机运用课件出示带有“目不转晴”的句子,请孩子们在小组内表演“目不转睛”,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目不转睛”,接着尝试用“目不转睛”互说句子,同学们发言热烈,参与性高,我乘胜追击,让大家把“目不转睛”当成最好的伙伴认真书写,同时采用多种方式认读“柜台”“售货员”“富裕”“心疼”等词,巩固了识字教学,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矗如此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对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有效地促进。这样轻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喜悦,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三、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注重积累

这篇课文情节曲折感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是在简短的对话中折射出来的,要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人物鲜明的个性。于是我利用课件展示了文中人物对话的内容,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质疑。如“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有的学生说小兵心疼他妈妈,不想让妈妈花钱,因为他家里不富裕。我接着问你从哪读懂的?能读出妈妈无奈的心情吗?有的学生说,小兵很懂事,帮妈妈省钱给爸爸看病,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售货员阿姨要把小汽车送给他,他也不要……此时屏幕上打出“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1让学生体会小兵内心巨大的心理反差,进而领会人物内心的情感。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也能使学生容易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想人物之所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本课所描绘的情节感人,语言文字也很贴切,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语言,如“目不转睛地盯着”“兴奋的光芒”“专心地看”“忍不妆“眼圈红了”等词语,在结尾时,出示习题:如果小兵来到我们当中,你想为他做什么?落实语文课堂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

四、读中品味,读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主要落实如下: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在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读到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情。如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柜台前干什么?你能读懂吗?你是怎么想的?说说自己的理由,进而组织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1这个句子,要怎么读才能读出此时此刻小兵的心情?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进行演读,有的学生可以带着表情、动作演读,读出了小兵的爱车之情,鉴于文中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我又采取了扮演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读出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个性。如在演读小兵“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的话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新年到了,别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新衣服,妈妈也想给小兵买一件,可小兵却说:(学生齐读)“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小兵的生日到了,妈妈想给他买一个蛋糕庆祝庆祝,小兵却对妈妈说:(学生齐读)“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小兵考试成绩出色,妈妈想给他买玩具作为奖励,可小兵却坚决地对妈妈说:(学生齐读)“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如此情境,让学生俨然成了文中的主人公,读出了人物的思想,达到了以读代讲的目的。在读“不,谢谢,我不要。”时,我用“什么?我不相信,你们能不能再说一遍?”“我还是不相信,你们能不能更坚定说一遍”。学生的回答语气一次比一次更坚决,毋庸置疑,同学们已经在朗读中与文中的人物零距离交谈。这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朗读创造性地表现这种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深情。这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了体现。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课堂上仍存在不足: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我为了能按自己的教学步骤走,完成预计的教学环节,有些问题匆匆收常如果我充分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不足,适时引导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反馈,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这节课,尽管我精心备课,全身心融入课堂,但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实际情况估计不足,没能牢牢抓住全体学生,对设计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处理不当,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的成败关系重大。因此,炼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必须从现在开始。

an>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