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设计:姜堰二中 于海祥
教学目标:
1、 分析行文思路,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 在交流与碰撞中感知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培养积极地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常”与“变”的理性思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阐发的生活哲理,培养积极地应对无常人生的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朗读作者(林清玄)自我介绍:“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但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我儿子说,爸爸,你快成为伟人了,因为《世界伟人传》上的伟人大多是秃头。”
(二) 初步感知
师:阅读文章,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比较作者先后两次看菅芒花的异同,第二次去看与第一次看有什么不同;
2、菅芒花为什么可以预约?
学生回答:
1、第二次去看,同看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
2、因为菅芒花有季节性,所以可以预约。
(三) 文本研习
师:在文章中作者阐述了变与不变,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文章,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说说“变与不变”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学生回答:1、菅芒花没变。但是看花人变了,体现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受!
2、面具是不变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在变,即表面是不变的,但是实质是变的
3、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其实变才是可能的,不变是不可能的。
师:总结,提问,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困局?
学生回答:维持美好的心,欣赏的心。
师:请大家联系作者的经验来谈谈。
学生回答: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这些是作者的人生低谷,或者经历了很多变化,但是我们需要坦然面对他。
3、活动
师:结合你对本文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段落,写下你对生活的感悟(百字左右)
学生写感悟,小组交流,总结。
4、交流:
组一: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让生活的变与常成为常态,适应变与常。
组二:生命中的变与常并不是人所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对到变与常的态度。
教师分析。
组三:人是远视眼,只看到别人的幸福,看不到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自己常的幸福。
教师点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可以进一步提出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
组四:我们血气方刚,我们不满足与常态,我们不要少年老成,我们需要锐气。所以我们希望变化。
教师总结。
(四) 探究提升
师:探究文章为何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以“可以预约的雪”有何妙处和深意。
(1)展示菅芒花
(2)台湾与福建维度大致相同,一般很少下雪;
(3)哪个季节下雪,这个季节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1、可以预约的雪,这里的雪是指菅芒花,说明尽管我们人生中有很多的变故,但是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是可以预约的!
雪在冬天下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了人生的低谷,雪代表了一些在低谷中值得期望的事,这说明作者想表达尽管在人生的低谷但是很多事情是可以预约的,关键是看你的态度。
作者出过家,所以在这片文章中体现了道家的眼光对“变与常”之间的看法。
教师总结:大家归纳的很好,我们知道在人生中有很多的变与常,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即使在冬天也能看到可以预约的雪。
(下课)
板书设计如下:
永远 保持 林清玄
不变 常
囚 积极乐观的心态
不变 常
我的评价:问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师之口,教师循循善诱,而且教师也能这种哲理性的文章,主要是学生的感悟,如果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问,学生来回答,老师仅为引导,总结,这样的课堂就更活跃了,而这一部分在学生谈感悟这一部分做的比较好,教师是一桶水,让学生参与,然后在学生的基础上提升,点拨,这样不仅学生很精彩,教师也很精彩。
专家点评:以学生为本,循循善诱,从容自如,大家风度。优点(1)目标明确,落实三维目标。(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的精彩是一个人的精彩,但是把学生调动起来,是整个课堂的精彩。
建议:(1)听说读写思;这五个步骤是必须要的。本节课在读方面不够,需要亲近文本;(2)散文体现形与神、情与理、虚与实,应让学生去感悟、体验!
附:《可以预约的雪》与作者介绍
可以预约的雪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芒花。经过了两年,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约我看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
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
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
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忧,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尚未看到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林清玄简介
林清玄,取“清而不玄” 之意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