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组学术沙龙活动记录表
主题: |
问题解决式教育 |
时间: |
4月25日 |
地点: |
电教办 |
主持人: |
张黎瑛 |
参加人员: |
张黎瑛、陆智勇、陆钟兴、俞亚娣、刘幼奋、刘海明 | ||
活动记录 | |||
陆钟兴: 知识传授是基于未来式的“希望教育”,即你现在所学的知识对你的未来有用,这一种教育对很多学生来说,看来希望渺茫,所以如何让学生拾起兴趣。其中之一的方法是问题解决式教育。 问题提出式——问题解决式; 课堂不仅仅是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的问题,不应该把课堂变成储蓄行为,应该教会学生方法 课例:俞亚娣《声音信息的采集与加工》音频格式的保存:利用导图进行音频格式的保存,没有讲明白到底使用哪一种格式,刘幼奋把mp3转换为wav,没必要,这就是问题。 加工的导入可以使用第一次的变成,问题的提出需要连续性。 信息课程的选修《网络技术应用》,丢失的是学生的自主的权力,是学生的兴趣。 刘幼奋: 在课堂上关注的更多的是问题教学,加工的时候若把前面的情景拿过来会有所重复。 问题来源于生活比较好,潘老师的音乐课体现的比较好,以后要借鉴。 比较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问题的提出要有质量; 课堂上少一些设问; 问题的提出要由易到难; 注重提问的技巧性; 陆钟兴:对学生的问题的回应是教师智慧的一种反应; 俞亚娣: 问题教学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两种境界: 一种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向问题,即由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提问在先,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在后,从而连成一个个相互衔接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思考并获得知识。这是提问的第一重境界——请跟我来。 因为问题教学最主要是学生的配合,所以在这一种模式中,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很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乐于配合,乐于思考,乐于解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关注的问题不一定是学生关注的) 第一, 注重基础性。 第二, 认识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第三, 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 第四, 设置的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有很严谨科学的论证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更为注重探究的过程, 对于结论可以由学生自己总结, 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帮助他们把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另一种方式则是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即教师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产生疑问,继而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提问的第二重境界——让我做主。 这也是我们课题组在研究的内容:课堂提问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在这一块我们现在采用的方式是: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设计问题;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平时的教学采用的方法其实也是等学生发现问题之后进行教学,而不是先把知识点讲了之后,然后去做。这也正是“学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学习知识”。 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不能老是止于 “请跟我来”的“教师问”的境界, 还要积极地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步入到“ 我的问 题 我做 主” 的 境 界。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陆钟兴:学生配合,学生不是配合老师,学生配合课堂,应该是学生是主体,是教师配合学生。 陆智勇: 《问题解决式教育》,题目有点涩。主要从六个方面 学习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有很多特性;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而努力;不教条。 刘海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的教育与之前相比较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无论从知识还是能力方面。 改革过头了是一种折腾;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体制的限制,我们的教育功利化了。教育的方针应该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虽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缺少的就是动手能力。 教育和社会越来越脱离了,在学校中是规矩的,但是一出校门却无序了。 放手让学生做还是教师导,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纠正,学生为主体,老师是旁观者,引导者…… 传统和现代都有其好的一方面,两者结合。我们面对的学生不一样了,以前的学生只要求老师能讲清,但是现在却需要教师讲好。 张黎瑛: (1)所提供的材料需要更有结构性; (2)就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情景导入,以《声音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质是一样的;刘幼奋:从生活上引入,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俞亚娣:把音乐课的知识引入,考虑的是整合,更多的需要是音乐素养; (3)教学贯穿了教育;教育是融入在教学中的; (4)任何学习都是快乐的,把“一知半解”弄明白了,就是快乐的。把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的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螺旋式提高。 (5)提问要有质量。学生没有架构理解你提出的问题,所以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提问。 (6)学生的问题不一定是好问题,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重点。不是学生配合老师,也不是老师配合学生,应该是教学相长,对一些学生跑偏的问题应该忽略,而对学生来说 (7)音频的格式:学什么都有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需要教师的智慧。 (8)选课。在大的环境下需要妥协,但是可以在大的环境下提供一些活动课,打开一下学生的视野。 (9)教育不仅仅是退步,而是与时俱进,时代背景不一样。多了计算机、英语。 (10)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大的程度上应该是教师的问题,所以要让学生感兴趣。 信息技术老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底蕴,博学多才! | |||
活动评价 | |||
本次活动较上次活动相比,本月的话题更有针对性,但是在材料的准备上缺乏结构性,因此讨论仍然散乱。 本次亮点:结合本月的一次对外公开课活动,对情景导入对学生的兴趣、知识点之间的结合、课堂上人文素养的培养,都进行了热烈而有效的探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下一期话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讲:陆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