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研组建设>>音美组>>课题研究>>研究课>>文章内容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发布时间:2016-0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不详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三河口高级中学 耿丹 教学目标: 1、基本了解外国古代绘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题材和艺术特点的变化,知道艺术的发展在于不断创新。 2、通过对外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典型绘画作品的比较、探究,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3、体验外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课件展示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画面中画了些什么? 生:牛、人、小鸟 师:作品中有牛、人、鸟,大家想想一下当时人们创作这一作品有什么作用?是为了欣赏吗? 有学者认为这一作品是当时人们在狩猎之前为了猎获更多的猎物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先民在旧石器时期已经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能够将当时的生活状态再现于作品中。揭题——《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二、新授 师:外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是密不可分的,许多绘画作品是为人们的宗教信仰服务的。(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我们一起来看古埃及绘画。古埃及人信奉许多神灵,他们认为人死了以后灵魂是可以永生的,所以建造了许多豪华的墓室如金字塔,在墓室中绘有大量的壁画,描绘尘世生活和冥世间的乐土,在人物的刻画上遵循古老的法则。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头部刻画,表现的是正面还是侧面? 生:侧面 师:人物的身体大小的刻画上也有变化,有的人大有的人小,为什么? 生:画面中的人物比例大小与他的身份地位高低也是成正比的。 师: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呈现出来的绘画风格也各不相同。(课件展示《古希腊瓶画》) 师:这是古希腊的瓶画,顾名思义是画在瓶子上的。希腊绘画踪迹难觅,其曾经有过的辉煌只能从陶器装饰上窥知一二。这幅画采用高度简洁、概括的手法表现了运动员奔跑的姿态。 古希腊人信奉的是太阳神,在祭祀活动中要将最美的东西呈现给太阳神,当时人们认为健美人体是最美的,所以古希腊人刻画了许多运动着的人物形象,制作了许多人体雕塑。 师:在欧洲很多国家信奉的是基督教,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盛行,绘画作品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课件展示《中世纪圣母像》) 师:这是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表现得是圣经内容:圣母子。作品是供人们瞻仰,为基督教服务的。 师: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课件展示《小考佩尔圣母》、中世纪圣像画) 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小考佩尔圣母》更加真实贴近生活中的形象,写实……《圣像画》人物神态比较刻板 师:《小考佩尔圣母》的艺术类型是具象艺术、意象艺术还是抽象艺术? 生:具象艺术 师:中世纪时期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人的精神受到压抑。拉斐尔笔下的圣母也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谐、匀称、纯洁、优雅,形象塑造上更加写实(课件展示《草地上的圣母》)。 师:拉斐尔继承了前辈们的表现手法并独创了一种构图方式,观察一下画面的构图形式——金字塔构图。再来分析画家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来增强人物的体积感、空间感? 生: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冷暖对比、明暗渐变法使画面的立体感更强,虚实对比使画面的空间感更强。 师:明暗渐变法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致力于研究的(课件展示《岩间圣母》及其局部放大)米开朗基罗在继承这一表现方法的同时不断改进,使明暗渐变法在画面中的运用越来越成熟。构图、色彩、明暗、虚实这些艺术语言都是画家表现作品的艺术手法,画家运用这些表现手法想要突出《小考佩尔圣母》的什么作品主题呢? 生:人性的至善、至美 师:这一作品能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的独具匠心:一是运用金字塔构图加强画面的稳定性,二是巧妙的运用色彩对比和虚实对比塑造画面的空间透视感,三是运用明暗渐变法塑造人物的体积感,以突出人物至善、至美的本性,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师:欧洲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仍在不断探索,在油画题材的拓展和技艺的完善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课件展示17世纪荷兰画家作品《倒牛奶的女仆》) 师:对比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表现的是生活中平凡的事情,写实性更强。 师:17世纪荷兰画走下神坛,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广泛,这是一幅风俗画,还有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课件展示代表作品) 师:17世纪荷兰画家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用娴熟的技巧描绘普通市民的生活细节,通过描绘平凡、朴实的事物,以揭示现实生活的恬静、和谐之美。随着世界各地战争的不断爆发,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代表他的艺术观点还代表他的政治观点。(课件展示《马拉之死》《自由引领人民》)。 师:《马拉之死》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创作的作品,马拉是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经常在浴缸里进行水疗,在水疗的同时仍然坚持工作,最后被保皇派杀害了,达维特在马拉被杀后两个小时赶到现场,之后便创作了这一作品。画面营造了怎样一种氛围? 生:悲剧氛围 师:画家运用哪些艺术语言来营造悲剧氛围的? 生:画面的色彩,色调 师:达维特的政治立场是什么?(是否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生: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师: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师: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自由引领人民》取材于1830年7月巴黎人民起义,与统治者对战的真实事件,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创作的作品。画面中的人物都真实吗? 生:将现实与神话中的人物结合起来 师:在这一作品中画家采用了什么构图形式? 生:金字塔构图 师:画面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动势? 生:《自由引领人民》,通过冲出画面的旗帜,前进的人群表现出的。 师:你能找出画面中运用到的对比吗? 生:色彩对比,明暗对比,生死对比 师:画家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生死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这就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注重情感的抒发,注重色彩和构图,题材不受限制。在战争频繁爆发的年代,农民的生活又是如何呢?(课件展示《拾穗》) 师:这一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具体画面内容) 师:这幅画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生:空间、虚实、色彩、明暗、对比等 师:观察画面中的地平线,为什么要将地平线放在这个位置?画家想要通过这样的画面表达什么主题? 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现实的生活并不是由资产阶级所鼓吹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通过刻画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而贫困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虚伪。 师:这也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并表达自己对现实地思考,强调客观地表现对象。 师:在画家的眼里不仅这些劳动人民是美的,就连一个草垛也是美的。(课件展示《草垛》)《草垛》是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代表作品,这一作品的类型是具象艺术、意象艺术还是抽象艺术? 生:意象艺术 师:请大家对比一下现实主义作品《拾穗》中截取下来的草垛,有什么不一样? 生:色彩更加丰富(突破固有色的观念) 师:在画面中画家还运用了一种新的色彩表现手法:色彩并列法。印象派画家以全新的观点看待和描绘客观对象的光色关系,突破了传统的固有色的观念,而用新的色彩并列法描绘不断变化着的色彩感受,极大地提高了画面上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开辟了西方油画运用色彩的新天地,这就是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 师:在西方绘画发展历史上,不断有新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画面中,体现画家的什么精神? 生:画家的创新精神 师:西方古代绘画无论题材发生怎么变化,画家都是在表现什么? 生:表现画家的观念,再现人类真实的生活。 师:在世界绘画的百花园中除了上述地区的古代绘画外、印度的佛教石窟壁画、日本的浮世绘版画、波斯的细密画等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课件展示三个地区的绘画作品) 师:各民族的绘画缤纷多彩风格各异,这是因为什么? 生:各民族的人民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的不同,画家运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 师: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所以说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课后练习: 鉴赏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画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强化作品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图片,课堂中不可能一一鉴赏,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图片。本课设计的国家和流派较多,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中只能选择各个国家各个流派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由于国家和流派较多导致本课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了解甚少,在介绍作品时,教师可适当的穿插作者及作品的背景知识,加强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些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作品,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鉴赏作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