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研组建设>>历史组>>学科组动态>>文章内容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发布时间:2016-04-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不详
三河口高中 金秀梅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虽然仍占统治地位,但却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怎样逐步解体的。 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究洋务运动破产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道路。 分析、讨论图文资料,情景再现。 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久的、深重的灾难。 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派筹划海防和创办新式的学堂;洋务派开创近代公费留学先河。 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洋务运动的影响。 创设情景,阶级分析法。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的原因;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对比分析,情景、问题探究。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经济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主要教学方式:“导——学——练”的教学方式(问题引导——阅读思考、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练习巩固) 四、主体教学板书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3、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二)洋务运动——“洋务经济”的出现 1、时间 2、背景 3、主张 4、根本目的 5、代表人物 6、具体实践 7、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性 局限性(失败原因)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2、早期企业 3、意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的“导” 学生的“学—练”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新课 1、播放黄梅戏《天仙配》插曲《夫妻双双把家还》。 2、设问:《天仙配》代表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董永和七仙女这种生活的美好向往。从它的这首歌曲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民怎样的生活模式? 1、听歌并浏览歌词。 2、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模式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自然经济 的逐渐解体 “解体”的含义 引导学生根据自然经济的特征,用“逆向思维”来理解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生产逐渐走向商品化。 联系自然经济的特征,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解体”的含义。 培养思维技巧 解体的原因 1、投影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材料二:“洋纱、洋布、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其小者,不胜枚举。” 2、设问:以上材料说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3、投影展示图片《大量洋货涌入上海》。 1、阅读材料,思考、讨论问题。 2、得出结论: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方经济势力的侵入。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读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体的表现 1、强调“自给自足”的被破坏是解体的主要表现。 2、投影展示数据图表:《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内销量与外销量的比较》。 归纳课文中自然经济解体表现的内容。通过观察图表数据直观地了解自然经济的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合作探究: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使当时为数不少的手工业者失去营生之计,生活陷入困境。你如何看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小组讨论,总结结论: ①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封闭的、落后的经济成份;②它的解体为其他更有活力的经济成份腾出了生存的空间,尤其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培养学生客观地、两面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观念。 洋务运动 时间、背景、主张、根本目的、代表人物 1、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从课本上找出相关内容。 2、投影展示材料: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3、设问:①从材料中找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②洋务派主张怎样去维护清朝统治? 4、投影展示图片《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1、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划书。 2、思考教师的设问,小组讨论,印证课文中的有关结论。 3、浏览图片,加深印象。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读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具体实践 1、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填充 主要实践活动 工业 国防 教育 2、投影展示洋务派军事、民用工业的分布地图,指导学生掌握识记内容。指出最早、最大的军用、民用工业,最早的新式学堂等基本知识点。 3、投影《京师同文馆》图片,同时介绍课本上《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平远号”铁甲舰》等几幅插图。 4、合作探究: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自然经济中的家庭手工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5、指出“近代企业”的含义。 1、阅读课文,填充表格。 2、小组讨论,比较洋务企业与自然经济中的家庭手工业的不同。 3、归纳形成结论:洋务企业运用机器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从而进一步理解“近代企业”的含义: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加深学生对识记内容的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价 1、强调: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在工业、国防、教育三个领域近代化的先河。 2、投影材料并设问: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段材料表明,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合作探究: 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思之窗”栏目“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的材料。 ②投影材料: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曾说:“日人(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③设问:中国后来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清政府亦未能避免灭亡的命运。结合材料观点,思考洋务运动不能挽救中国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1、回顾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结合材料,理解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2、小组讨论探究问题,理解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根源,因而最终失败。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读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 的产生 背景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归纳三个原因。 2、指出“自然经济的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阅读课文,归纳原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早期企业 1、投影展示《中国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分布》。 2、设问:①这些企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②阅读课本上“历史纵横”关于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材料,分析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什么特点? 3、合作探究: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洋务企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企业“完全属于商品经济,为商品交换而生产”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1、小组讨论系列问题。 2、联系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对立性,总结出分布特点及原因。 3、从发昌机器厂的材料中分析出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身受外国企业压迫等特点。 4、比较两种企业的不同点,形成理解。 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①中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等内容,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回忆内容,加深认识。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原理,提高从整体地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内容小结 1、投影展示动画图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饼形示意图。 2、展示变化过程的图式: 1、认识中国近代变动后的经济结构,并认识到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体地位。 2、通过图式指出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更直观地对本节课内容形成整体性把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