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发布时间:2015-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不详
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衡晓刚
[课程目标]: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试验目标]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共十五大指出“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配图)
二、自主研习和交流(见《学案》)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与中国封建社会有何不同?有何实质意义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什么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或制度?有何目的、作用 ?探究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成功的原因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讨论(如有困难)----总结
探究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成功的原因
[提示]设问革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
学生根据书本思考交流————总结原因(内、外因)
探究三: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就以上观点任选一种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多媒体提供图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五、当堂巩固练习
判断题和选择题
六、作业布置
必做题:《世纪金榜》第13课学业达标训练
选做题:以1911年10月——1912年3月任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报导对象,以“民国的壮举”为题,以自身感受为内容,写一篇新闻评论。
七、板书设计
一、背景(一)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组织基础
5、军事基础
(二)原因
二、经过
(一)爆发
(二)高潮
三、结果
四、性质和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