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口中学历史组
一、课程背景
2001年上半年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计划及2003年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指出:各地普通高中要充分挖掘当地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根据学校文化传统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今、明两年内尽快形成本校的学校课程。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课改过程中,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优厚的学校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古典文物与文化,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
文物,即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文物丰富多彩,这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对中国文物的考查,学生可以知晓古人的生活习俗,感受中国宏大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感。
我从地区、师生的实际出发,开设了历史学科的拓展型校本课程《趣谈中国文物》,目的就是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研究中国古代文物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营造人人参与科研的氛围,从而提高师生的科研水平。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上网、进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多姿多彩的中国文物,从而感受博大的中国历史文化,升华爱国情感。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的多种方法,并且初步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创设情境,提供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学生收集信息,了解文物的发展演变情况。在掌握足够多的信息的基础上透视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活动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升华,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逐渐形成并得到强化,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得到营造。
三、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分为四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文物概要 第二部分 生活与文物
第三部分 学习与文物 第四部分 战争与文物
单元 |
主题 |
课时 |
教学要求 |
文物概要 |
我国的历史文物与民族文化 |
1 |
了解文物的价值及其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
生活与文物 |
古代中国人的主食 |
1 |
通过了解古人的衣、食、住、用来感受古人的生活习俗。 |
古代中国人的副食 |
1 | ||
古代中国人的餐具 |
2 | ||
历代冠帽的演变 |
1 | ||
不断变化的衣服 |
1 | ||
汉唐宋都城的概貌 |
1 | ||
中国历代皇帝陵墓 |
1 | ||
中国古代的铜镜 |
1 | ||
案几与桌椅 |
1 | ||
扇子的发明与演变 |
1 | ||
学习与文物 |
书的演变 |
1 |
通过了解古代的书籍、笔墨纸砚、印玺图章和扇子等等文物来考察古人的学习状况。 |
文房四宝 |
2 | ||
印玺图章的演变 |
1 | ||
战争与文物 |
古代中国的战斗陈形 |
1 |
通过了解古代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来感知古代的战争场景。 |
古代中国的军旗与铜鼓 |
1 | ||
古代中国的车马具 |
1 | ||
剑的起源与演变 |
1 |
四、课程的实施
实施对象与课时安排
实施对象为高二学生,每周1课时。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要遵循如下方法与原则:
(1)、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提供必备的背景材料,适时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2)、分析各课题的主要内容,把握其特点,选择正确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注重师生的互动协作,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世界以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五、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为了检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它在整个教学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评价的具体方法如下:
过程评价
制定明确的过程评价目标,依据评价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善于思考,是否有充分的自信心,是否有坚强的毅力,是否能与他人合作,是否善于帮助他人,是否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是否勤于反思,等等。
结果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既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又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因为过程反映了学生的发展变化和成长经历,即量的变化,而结果反映了学生在某个阶段所具有的真实水平,即质的飞越。对于学生结果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测评,一是学生所具有的知识,二是学生所具有技能与方法,三是学生所具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