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难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呈现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这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先驱者回来了,他向人们讲述看到的外面世界,并愿意带领大家前去。 “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杀死了这个先驱者。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节选自房龙《〈宽容〉序言》
生:学生朗读。
师: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这段文字,我们发现它反映的就是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请你结合19世纪上半期的有关史实,理解一下文中的“无知山谷”、 “先驱者”、 “外面世界”。
生:学生回答。
师:(1)可以这么说,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的“先驱者”指引人们不断走向“外面世界”,从而使中国的思想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思想到底有怎样的变化,同时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2)呈现“学习目标”。
生: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新授课〗:
环节一:教师呈现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内容(检查预习情况),以了解“先驱者”的派别、代表人物及主张。
派别 |
代表人物 |
主张(活动) |
|
抵抗派 |
、 |
|
|
洋务派 |
、 、 |
、 |
|
维新派 |
60s维新派 |
、 、 |
、 、 |
90s维新派 |
康有为 |
、 、 |
|
梁启超 |
|
||
严复 |
|
师:通过梳理表格的内容,我们发现,“先驱者”指引人们走向“外面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且每一个派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个一个派别分析过去。首先看一下地主阶级是抵抗派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有没有付诸实践?又有何影响?我们知道,19世纪40年代,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看下面一则材料。
环节二:教师呈现材料,或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理解各派别向西方学习的原因、主张及其特点、结果、影响等等。
1、地主阶级抵抗派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有没有付诸实践?
师:呈现“背景”材料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生:学生回答
师:教师归纳,并板书“背景”:鸦片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出现,夷狄观念动摇。
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放眼世界了,其中第一人便是林则徐,所以他被世人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紧随其后的是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教师板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解释该主张。
师:这一主张揭开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序幕,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但没有被统治者所采用。当代历史学家戴逸说,“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 19 世纪 60—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2、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其提出的思想主张付诸实践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师:洋务运动是必修2里边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块内容,想一想洋务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洋务主张有哪些?洋务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生:学生回答。
师:教师板书“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结果”。
师:30 年的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那这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错了?没有错, 但仅学习技术远远不够。 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 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仅仅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其他领域的学习。这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新思潮的萌发,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提出的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注意力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移到学习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清醒了,认识到既要政治变革,又要救亡图强,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回顾康梁严的活动,我们发现他们的政治主张就是: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3、资产阶级维新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有何特点,付诸实践的结果如何?又有何影响?
师:教师板书“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主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师:教师呈现材料,要求学生思考主张的特点。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 ——康有为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地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思考: 从上述三段材料看,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具有什么特点?你怎么看这个特点?
生:学生回答。
师: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特点”。
师:维新派的主张被统治者采纳,在历史上出现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但这场运动只持续了3个多月,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但是,它的结果却是发人深省的。请看下面两则材料。
谭嗣同的“求死”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谭嗣同)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戊戌变法者们的尴尬:老百姓认为他们是“奸臣”
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 “群盲”不可救药一样。戊戌政变发生后,与维新派走得很近的张荫桓也被捕入狱。由于英国公使的干涉,免死远戍新疆。在押解途中,观者数万,咸呼曰“看大奸臣!”……八国联军破城入侵,居然有人传言亲见是康有为带领洋兵进来的! ——王龙 《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思考:变法者为了国家愿意去死,老百姓却把他们当奸臣,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总结与提高〗
有学者说,19世纪以来的中国就是一位得了重病的巨人。如果此观点成立的话,请你说说看,各阶段医生们的诊断结果是什么,又开出了怎样的药方,效果如何?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时间 |
19C40s |
19C60—90s |
19C90s |
病症 |
|||
医生 |
林、魏 |
曾、李、左等 |
康、梁、严等 |
药方 |
|||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