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
发布时间:2011-09-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飞
《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
(一)货币的本质
1、目前,全国大中城市电视台加密卫星电视频道都实行有偿收视。这里的加密电视节目属于( )
A、商品,因为它可以使用。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D、非商品,因为使用者付出货币后没有拿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2、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和货币是同时产生的 B.有货币才能购买商品,所以商品比货币出现得早 C.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商品是暂时的,货币是永存的
3、腐烂变质的食品是否是商品,正确的观点是( )
A.不是,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没有使用价值,不能用于交换
B.是,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凝结了人的劳动
C.不是,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没有凝结人的劳动
D.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4、货币的本质是( )
A.劳动产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金银 D.一般等价物
5、货币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
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 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
C.以前的是固定的,现在的是不固定的
D.以前的体现人和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
6、在下列关于货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都是货币
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7、下列哪些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 )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8、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
A两者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B.两者都必须是现实货币
C.前者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后者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前者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后者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9、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10、下列选项中体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张某用20元去快餐店吃一顿快餐
B、王某去百货商店看到一台20寸彩电标价是1800元
C、某企业还给国家贷款1500万元
D、李某去银行取存款和利息共850元
11、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12、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中,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
(1)超市里一支钢笔的标价是10元钱。
(2)我用10元钱买了一支钢笔。
(3)我买钢笔时没有当时给钱,而是两天后才付的10元钱。
(4)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一批衬衫,付给中国8000美元。
(5)小明的奶奶在临终前将珍藏多年的10块银元交给了小明。
(6)古人用碎银子买酒。
(三)纸币
13、新版第五套人民币在保留原来券别的基础上,增加20元、200元、500元券,去掉2元、2角券,这说明 ( )
A.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 B.人民币币值降低了
C.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 D.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在物价总水平持续较快上涨时,要抑制通货膨胀;在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时,要抑制通货紧缩。回答下列2题。
14、通货紧缩的主要特征是( )
A.货币供给量过少,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B.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就业岗位减少
C.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
D.货币供给量过多,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15、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因为两者都会( )
①影响市场主体对经济运行前景的判断和信心 ②扭曲资源配置
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作用; ④影响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6、我国一城市居民状告某大商场售货员拒收他用以购货的小面值人民币,结果胜诉,这是因为( )
A.人民法院应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B.人民币是货币符号,它本身有价值
C.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D.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7、(辨析题)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只要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就行了。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个同学的观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
(一)货币的本质
1、目前,全国大中城市电视台加密卫星电视频道都实行有偿收视。这里的加密电视节目属于( )
A、商品,因为它可以使用。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D、非商品,因为使用者付出货币后没有拿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2、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和货币是同时产生的 B.有货币才能购买商品,所以商品比货币出现得早 C.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商品是暂时的,货币是永存的
3、腐烂变质的食品是否是商品,正确的观点是( )
A.不是,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没有使用价值,不能用于交换
B.是,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凝结了人的劳动
C.不是,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没有凝结人的劳动
D.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4、货币的本质是( )
A.劳动产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金银 D.一般等价物
5、货币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
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 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
C.以前的是固定的,现在的是不固定的
D.以前的体现人和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
6、在下列关于货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都是货币
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7、下列哪些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 )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8、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
A两者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B.两者都必须是现实货币
C.前者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后者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前者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后者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9、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10、下列选项中体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张某用20元去快餐店吃一顿快餐
B、王某去百货商店看到一台20寸彩电标价是1800元
C、某企业还给国家贷款1500万元
D、李某去银行取存款和利息共850元
11、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12、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中,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
(1)超市里一支钢笔的标价是10元钱。
(2)我用10元钱买了一支钢笔。
(3)我买钢笔时没有当时给钱,而是两天后才付的10元钱。
(4)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一批衬衫,付给中国8000美元。
(5)小明的奶奶在临终前将珍藏多年的10块银元交给了小明。
(6)古人用碎银子买酒。
(三)纸币
13、新版第五套人民币在保留原来券别的基础上,增加20元、200元、500元券,去掉2元、2角券,这说明 ( )
A.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 B.人民币币值降低了
C.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 D.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在物价总水平持续较快上涨时,要抑制通货膨胀;在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时,要抑制通货紧缩。回答下列2题。
14、通货紧缩的主要特征是( )
A.货币供给量过少,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B.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就业岗位减少
C.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
D.货币供给量过多,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15、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因为两者都会( )
①影响市场主体对经济运行前景的判断和信心 ②扭曲资源配置
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作用; ④影响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6、我国一城市居民状告某大商场售货员拒收他用以购货的小面值人民币,结果胜诉,这是因为( )
A.人民法院应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B.人民币是货币符号,它本身有价值
C.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D.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7、(辨析题)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只要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就行了。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个同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