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构建高中英语课堂文化和谐性的几个要素
1 . 1 课堂教学过程的文化构建
根据交际语言学习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的观点,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交互(Interaction)、多元(Diversity)和实践(Practice)的。“交互性”指教学活动过程在“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下,不断作用的状态“; 多元性”是指教学活动中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同时存在和相互作用;“实践性”是指课堂学习过程是共享知识和经验,体验美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幸福体验和交往的过程。英语课堂的文化从这一层面而言,主要表现特征为:强调语言知识的内容和意义的统一,强调语言教学的实践性;以有效活动和任务的完成贯穿整个课堂学习。同时,任务和活动的设计应体现梯度和发展性。为此才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
1 . 2 课堂教学内容的文化构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内容文化的有效形成,必须处理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教材中“无生命”的语言材料输入教师脑中,与教师的个人阅历和专业知识融合,教师应有选择性提取“有生命”的、可理解的教学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这种“有生命”、可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互,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再次融合,生成为学生所接受的、融入学生生命活动的“活”的学习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把内化的语言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生成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达成语言实践的目标。
1 . 3 课堂教学中深层文化意识的构建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也拥有自己的文化。《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主要考查考生“文化意识”为:是否对说英语的各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初步了解,对他国文化有一定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逐渐形成世界意识。学习英语的同时,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扩大他们的视野,开阔胸怀,包容文化,拓宽思维,将来更好地传播本民族文化。这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享受。
2 确保英语课堂文化和谐构建的几个方面
英语课堂文化的产生,绝非一日就能形成。它是学生与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交流、交往、合作的精神产物。要确保能和谐建构英语课堂文化,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师个人专业水平和教育思想、理念着手,同时注意外部因素的衔接。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 . 1 变“句号”为“问号”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然而,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是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从小学开始,学生每天都是习惯以问号进课堂,以句号出课堂。结果,问号变成句号,问题意识没了,好奇心没了,创造力也就被扼杀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牛津版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学生每天都带着小问号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进生活中的大课堂,使活泼的“问号”永远睁大好奇的眼睛,使沉闷的“句号”重新长出装满问题的大脑袋。
2 . 2 变“苛求”为“包容”
要让学生变得智慧起来,就要让学生轻松愉快起来,因为学生只有拥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能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才能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而传统的课堂教学“, 苛刻”的课堂常规较多“, 刻板”必导致“僵化”,所以课堂上应少一些“苛求”的课堂常规,多一些“包容”的尊重理解。无须刻意要求学生的坐姿,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即可。允许学生有话就说,不必一定是“要发言先举手”。可以“插嘴”,如果“插嘴”能插得准,插得巧,还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些不在意的“插嘴”,不时会迸发出学生灵性的智慧火花。对于上台表演,不必拘泥程式。谁愿意谁就上,谁先做好谁就先上,允许回头修改,相互更正,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2 . 3 变“拦堵”为“疏导”
“拦堵”与“疏导”皆是方法,但“拦堵”是强迫,是在表面上着力,难免事与愿违,时常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激化。再者“, 拦堵”是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的,因为,这也限制,那也限制,只能使学生变得规规矩矩,不能越雷池半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聪明才智必然遭到抑制,学生只能成为“笼中弱鸟”。要想使学生成为展翅飞翔的“空中雄鹰”,就需要因势利导。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少点功利性的指责,多点人文性的引导,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2 . 4 变“指令”为“鼓励”
有人在教师中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 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再随机问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90%的学生回答“否”。这一“是”一“否”虽有太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 指令”多,“鼓励”少;机械命令多,人文关怀少。教师的职责说到底就是为学生服务,那就不能总要求学生一切适应教者的喜好。教师要把学生切实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了解、尊重的前提下多鼓励他们,这样就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之灯长明,并在民主、和谐的大课堂中尽情地发展自我。
2 . 5 变“威严”为“微笑”
当和学生交流时,微笑是一种气氛;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微笑是一种鼓励;当表扬学生时,微笑是一种肯定;当学生认错时,微笑是一种谅解;当学生解决问题时,微笑是一种力量. . 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变“威严”为“微笑”,把微笑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智慧潜入每天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微笑成为教师和蔼的体现、亲切的象征,使微笑成为师生交流的和谐方式,使教学在“微笑”中前行,努力让阴冷威严的教育变为多彩灿烂的阳光教育,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收获“微笑”、收获“快乐”。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努力构建好教与学的文化,在和谐宜人的课堂文化交互中,变教与学的过程为师生共同享受的生活文化交往过程,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享有的生命活动过程,让良好的课堂文化不断激活生命,丰富生命,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享有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