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研组建设>>英语组>>学科动态>>文章内容
浅谈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建设
发布时间:2011-10-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不详
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就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取得高效进行了探索,总结出活力是使课堂高效的最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活力 互动 高效 备课 讨论 思考空间 主观能动性
 
我区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高效教学,多年以来坚持开展“活力课堂 高效课堂”等活动,通过学校间的交流,对公开课的研讨等提高课堂效率,以培养有扎实英语基础、有创新学习精神、有自学能力的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我区教师的成长,本文是我在对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课题的探索中的一些感悟。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备课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表现,其中包括教学资源的分析,目标的制定,教具的准备,重点的确立,难点的突破,活动的设计、板书的设计、课堂用语的组织等等。具体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备”
1.备教材
《标准》提出: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的备课应该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要充分分析教材所要表达的意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适当地调整教材设置的活动,以期更好地达到教材及《标准》里预设的目标。所以“用教材教”并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用更好的活动或更好的表达方式去代替它,难度可以升降,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2.备学生。
我们备课的目的就是给学生讲,所以上课前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授课过程中,我们授课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或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手足无措,哑口无言,出现卡壳的现象,或不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感兴趣,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根本听不懂,使得授课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备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3.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环环相扣,老师上课前应该设计好流程,如提出什么问题,并猜测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等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种课堂缺乏激情、灵感,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懂得自学、不能灵活变通。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观察、交流、尝试,享受发现乐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以跟着孩子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发现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课堂是复杂多变的,教师不但要考虑“怎样教?”更应该考虑学生在活动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们对哪些感兴趣,对哪些感到有学习的障碍,教师应该怎样应对。所以教师必须留有学生出现其它反应的对策的空间,即当课堂出现预想不到的反应时,能及时处理,而不会因课前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跳过去或者绕过去。总之,课堂的中心必须转移到学生身上,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二、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英语课堂的核心
1.教师应该钻研课堂任务的设计,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动机
任务驱动是互动的活力之源。任务驱动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引出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任务的产生是由教师预设     学生提出     课堂生成三大过程构建。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并注意任务的预设有利于学生生成问题的空间。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应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需要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等。也更能体现出现代教学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民主性、课堂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本人每节课至少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因为懂得问问题的人才有意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第10单元的第1课A Material World时,有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 “If you were a millionaire, how do you deal with your money?”这一石可引起了千层浪花,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于是本人果断调整了课堂教学目标,“即兴”指导学生写了一篇关于“Is money everything?”的作文,效果很不错。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刻地掌握一些知识,而不再觉得读书是枯燥乏味的。
2. 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即引发学生兴趣;组织课堂活动,引导相互合作;教师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即引活思维、引发互动。教师扮演好各种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大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教师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引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经验、丰富学生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过程中生成问题、内容、目标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动。
案例
教学内容:Module 1 Unit 1 Lesson 4 City and Country
教学目的:To read two texts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To motivate ss to voice their opinion.
教学任务:获取信息并表达观点
活动形式:4-6 人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
操作过程:
1).学生讨论,填充练习4里的表格
 
Debbie
Paul
Lives in
A big city
A small village
Wake-up time
 7
 
Job
 
 
Working hours
 
 
Works in
 
 
Evening activities
 
 
 
special activities
 
 
 
 
2)小组派代表展示答案,教师评分;
3)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和自己的常识,列出生活在农村和城市的优缺点(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然后依据学生的意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正方,另一方为反方,进行辩论。在辩论活动中,教师加以引导并参与其中辩论。
Pro-side: Living in the city is better than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Con-side: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is better.
        
     
辩论内容(略)
    通过教师引动,学生人人参与畅所欲言,让学生有广泛的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
3.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主动发展”,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要求。我区开展的“活力课堂”就是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途径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推动学生主动学的目标。
教师应推动学生做到以下四点“主动”:
(1) 主动观察、模仿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展示, 学生认真观察领会一定的语言活动实例,然后模仿运用规范、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
(2) 主动思考、探索 
教师依据教材预设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激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公开合作、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探索性活动,从发展中学习。
(3) 主动参与活动 
教师创设丰富的情境,以语言的活动任务为驱动力让学生围绕活动任务进行各种各样的主体性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从体验中学习。
(4) 主动评价学习状况 
学生对自己所参与的活动如:采访活动(interview)、角色扮演(role play)、“我的反思”(my response )、游戏(game)、“记者招待会”(press conference)、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等进行自评、互评。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制定活动评价标准,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学生从评价中反思得失,在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学习中获取新知,从而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三、对互动英语课堂的一些建议
通过对实例操作,我认为以下几点在保证有效合作,促进课堂教学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教师在组织任务活动时,应注意科学分组,让不同语言水平的同学在同组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科学分工以确保每个学生均有事可做。教师要安排时间,任务内容,展示形式及要求等。
2、教师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因为互动学习开展的成功与否同老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学生合作的讨论过程中,老师是观察者,引导者。例如:教师必须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对进行顺利的小组提出表扬,而对偏离学习任务的小组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而在小组汇报时,老师则要扮演好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适时地介入让学生明白合作的技能与方法。
3.运用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互动课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仅有教师的口头评价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评价手段要多样化、富有创造性。例如:使用仿真百元大钞颁奖,小组积分奖励等。本人曾在课前发给每大组排头同学一块白板和一盒彩色磁石,每当该组有人回答对了问题,或表演精彩时,排头可从盒中取一块磁石贴在白板上。一节课下来白板上磁石最多的大组获胜。这种评价方式既节约了老师作评价打分的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最有趣的是,由于白板上没画格子,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彩色磁石贴出了各种不同的美丽图案。当下课前四大组高举白板,向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展示成果时,白板上美丽的图案如松树,小船,太阳,鱼等总会让师生哈哈大笑。 
四、结语
实际的教学可以证明,互动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探索,把互动教学与班级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等其他学习方式相组合,取长补短,必定能确保课内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学习辅导》,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学兰、何先友编著。
2、《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沈德立主编。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