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在2010-2011学年工作中,我们按计划踏实深入地进行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课题研究。总结对不同课型、不同班级的学案的实施反馈意见,教研组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切合我校学生生源实际情况进行整改,不断优化学案。
在总结2010-2011学年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教师根据整体教学设计的思想,打破单元章节的界限,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以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水平为重点,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努力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大力推行课题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着力追求教育科研的时效性,积极营造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新优势。
二、 研究内容
1、我们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经大家研讨总结经验,我们提出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为六个环节:
(1)明确目标:在导学案中,把学生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明确出来,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
(2) 自主学习:强化学生自学能力,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依照导学案,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不懂得疑难问题,标出来。
(3) 合作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
(4) 展示点拨: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5) 盘点收获:教师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6) 达标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2、举行公开课,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与研究,发挥课组在课题题研究中的引领作用。
3、撰写研究论文,形成精彩的学案研究案例。
三、具体措施
(一)组织课题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搜集学案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各种资料。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每学期开学前一周,组织全教师整体梳理教材,每个教师把教材了然于胸,做到厚积薄教。实验教师认真研究本学段的教材而不仅是所教年级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本学科整个学段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和每册教材的知识结构,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和整本书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便于学生平时学习用。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织学习与“学案设计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及时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和信息,动态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方向。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把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文献研究、观察研究、测试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行动研究的路线“新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调整——实施——总结”。
(二)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行动研究。以个人研究与同伴协作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反思——改进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为课题提供研究资料。
2、通过课题组成员举行公开课、会议的方式,促进教师对课题的深入研究。
3、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题研究的教学博客,为老师们提供学习的资料、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教研平台。
4、鼓励教师及时总结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积极撰写相关文章。
(三)做好课题的日常管理。
1、建立课题组的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
2、定期举行公开课,开展研讨活动。
3、做好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四、预期成果
1、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学案教学模式。
2、希望在以下几点有所收获:
问题探究是学案设置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的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自主研究、思维碰撞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知识的特点,课型的不同科学设计学案,在课堂中形成相互交流的舞台,积极钻研,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巩固练习是学案设计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附:本阶段课题研究活动安排表
课题研究开课活动安排表
周次 |
活动内容 |
活动形式 |
活 动 承担者 |
活 动 负责人 |
三 |
《利用导数解决方程与不等式问题》 |
开课 |
承磊 |
秦理想 |
四 |
《指数函数》 |
开课 |
王常芬 |
秦理想 |
五 |
《正余弦定理》 |
开课 |
刘旭东 |
秦理想 |
六 |
《函数的值域》 |
开课 |
秦理想 |
章建春 |
《函数的解析式》 |
开课 |
邹小刚 |
秦理想 | |
七 |
《集合》 |
开课 |
胡爱华 |
秦理想 |
八 |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开课 |
顾静 |
秦理想 |
《古典概型》 |
开课 |
潘泽红 |
张建民 | |
九 |
《随机抽样》 |
开课 |
章建春 |
张建民 |
十二 |
《正弦定理》 |
开课 |
刘晓静 |
张建民 |
《数系的扩充》 |
开课 |
徐梅 |
张建民 | |
十 三 |
《三角函数图像》 |
开课 |
顾海琴 |
张建民 |
《指数函数》 |
开课 |
邹超 |
张建民 | |
十 五 |
《平面向量》 |
开课 |
蔡越峰 |
张建民 |
十 七 |
《几何图形中的应用问题》 |
开课 |
刘洋 |
邹小刚 |
十 八 |
《向量的加法》 |
开课 |
张建民 |
邹小刚 |
十九 |
《三角函数小综合复习学案》 |
开课 |
陈佳荣 |
邹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