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关于如何以学案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相关学科 语文
主持人 吴 艳 其他成员 汤红瑜、顾琴娣、沈丽芳、汤丽萍
申报时间 2011、9、8 拟结题时间 2011、1、20
课题设计 从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成果形式、成员与分工、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可插页。
一、研究背景:
“学案导学”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在国内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典型,还有一些课题组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不过,目前大多数的“学案”研究基本停留在学案内容的编写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上,以学案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很少。而本课题的新意和着眼点正在于如何在教师编制学案、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之充满生命活力。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帮助高中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新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2、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探讨,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3、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造力的杰出公民。
4、有助于建立以“平等、尊重、和谐”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学案编制的原则、方法等。
2、编制相关学段的学案。
3、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5、在学案编写和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差异性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全体高二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学案促进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法:运用自己编制的学案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记录、反思、总结。
3、调查研究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观察、访问与问卷调查。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5、个案研究法: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课堂实录等。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与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1、9-2011、10)准备阶段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确立课题,并查阅资料,谋划整个研究过程,并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时间,把握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2011、10—2010、12)实施阶段
操作实施阶段,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编写《史记选读》学案。
通过各种方式,研究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个人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并阅读相关的论著,形成阶段性成果(案例分析、读书笔记、教育故事、随笔等)
第三阶段(2010、12---2011、1) 结题阶段
归纳总结研究情况,汇总研究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七、成员与分工
组长:吴艳
组员:汤丽萍、顾琴娣、沈丽芳、汤红瑜
教科室审批意见
本表一式两份,教科室和主持人各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