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研组建设>>语文组>>教改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0-09-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不详


武进区三河口中学区级课题

      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苏文静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中学    


 
课题简介:研究方案摘要、研究计划要点、预期成果等。   
一、研究方案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教学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在老师有效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活动,探究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为主,通过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九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研究计划要点:(一)、准备阶段:1200710月—200712月,申报立项  2 200711月—20082月,理论学习 构建研究体系。
 
(二)、实施阶段:120083月—20097月,一次实施阶段
  2008
3月—20084月,各课题组成员在继续理论学习的同时,按照第一阶段的分工进行研究,设计调查方案。20085月—20088月,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能力、水平及存在问题,并共同商讨出相应的对策,设计行动研究方案。20089月—20094月,各组员在教学中进行研究,着重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并要求每一课题组组员上好一堂公开课。20095月—20097月,及时撰写好一次实验的总结及相关论文。
  2
20097月—20103月,二次实施阶段
2009
7月—20099月,在积累一次实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理论学习,改进研究方案。20099月—20101月,各组员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上好一堂公开课。20101月—20103月,各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好二次实验总结及论文。
 
(三)、总结阶段:120103月—20109月,实验经验深化推广阶段
课题组成员就实验心得写就的论文,力争在市级乃至全国杂志上发表,以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同时,把本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2
20109月—201010月,作好结题工作
三、预期成果: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树立传承性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素质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业成绩 ;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
、提高教师素质,营造民主课堂,加强创新教育的软环境建设。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
、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4
、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

(一)借鉴学习经典理论   

1、关于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背景分析

  2、关于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理论综述

  3、关于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相关概念的阐述和课题界定

(二)行动研究语文学科教学策略

1、提高学生语文概念构建的教学策略研究

2、发展学生语感和表达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3、提高学生人文观念和形象思维教学策略研究

4、提高学生辨证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研究

5、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良好情感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碰撞生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1、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师备课策略的研究

A、准确把握教材

B、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C、优化利用生活资源

 2、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师上课策略的研究

A、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

B、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

C、优化评价方法的策略

3、提高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A、激发学习动机、训练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策略

B、课前预习、课堂构建、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C、学习方式子课题研究

①中学语文教材有效把握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策略研究

②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文本对话和自学策略研究

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和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交流策略研究

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和实践策略研究

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签名
                        
               
课题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或不足、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可预期成果等。   
一、本课题的研究成效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
卢梭在《爱弥尔》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面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时普遍存在的畏惧心理,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一系列积极的举措,唤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彻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组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有关语文课堂阅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激发了学生阅读语文的浓厚兴趣。
课题组老师的努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读写水平和语文成绩极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有明显更新和提高,促进了语文教研组的专业成长
“学贵得之心”。在三河口中学本土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感召下,我校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校园里掀起了学习、继承和发扬素质教学思想的热潮。在苏文静老师的倡导下,语文组教师通过“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和实践”,大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二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多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教学和科研成果显著。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我们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讲代练”、“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语文课堂教学误区。语文教师“完成”了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分析任务,让学生解决了语言问题,还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课题组围绕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目标,把语文课堂教学的课程目标规纳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之一一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论文在全国、省市区等各级各类的中学语文报刊上频频发表,或在省市区的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活动中多人次获奖,例,卓立子老师的论文《把“问题探讨”作为实现文本解读效度的学习方式》在国家级刊物《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12 月号)刊出;《议论文写作中有关思维的几个定向操作》在全国中语会会刊《现代语文教学研究》杂志(20091月号)刊出并获武进年会二等奖。课题组的理论文章《引导学生在“真实吟诵”中思索青春》在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200811期)刊出。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本位表述”的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堂模式构建的反思》一文又在《中学语文》2008年第9期正式发表。
另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用“三维”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改精神,更好地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显性和隐性目标,从而大面积提高了中学生的整体素养。课题组多篇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在核心刊物发表或在国、省、地级论文评比中获奖,获得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
本课题的研究在当地语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组内教师在地、市各级语文教研活动中,多次开设语文课堂教学讲座和观摩课,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学语文课堂探究性阅读》《最新中学古汉语实用字典》《中学成语教学讲座》《中学生世界文学名著欣赏指津》《中国古代诗文名句欣赏及用法指津》等主题讲座的推广,课题组所提出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种教法被各校同行借鉴、推广,在当地语文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文章的公开发表和出版和各类讲座的举办和推广,既证明了教师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更新和提高,也标志着课题组老师在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目标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已逐渐得到了语文教学界的认同和重视。
(三)  指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符合今后教改趋势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合作互动的学习,自然成为语文教学设计的一条思路。课题组提出的语文课堂生活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专题型教学法、应用型教学法、激趣型教学法等多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均体现了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先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教学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用“三维”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改精神,更好地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组欣喜地发现,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了,求知的欲望增强了,合作的精神加浓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由原先对语文课堂的厌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由几个人动,变为大家都动。2008届高三学生在调查中感慨地说:“原来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竟能如此生动活泼,真的是太有趣了。上完了,盼着下一节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课题组强调,把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运用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堂学习法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去充分享受每一次小小的成功的喜悦。
二、问题和思考
在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本课题组提出的理论成果之一——语文课堂教学所遵循的六条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课题组开发出来的八种课型,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公开发表的部分课题成果也得到了各校语文界的认同、借鉴和推广。
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启发引导,中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得到明显增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得到空前发挥。然而在目前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阴影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价值观导向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谓举步维艰,所受到的阻力很大,尤其是在“习题集代替学语文”的语文学习环境下。目前,受语文课堂教学目的及误区的影响,要使本课题能真正让学生“传承文明、提升人格”,并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推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尚需要得到“新课标、新理念”的洗礼。我们课题组始终认为,学习语文绝不是为了应对“高考”。让语文课堂学习成为传承文明、提升中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地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是本课题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尽管本课题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课题组成员决心一如既往地在语文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上继续耕耘,使得本课题的研究不断趋于完善。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和保持的策略是整合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课题实践,我们发现:首先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接受学习的内容,这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课堂内外能够结合阅读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古代神话、小说,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让优美、生动的语文课堂“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出刊黑板报……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堂兴趣的良好载体,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如采用表演法、展示法、研讨法、任务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 在问卷法中,为了对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有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评价,我们特别制作了跟踪式教学效果评价反馈表。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反馈表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学生的阅读范围还是阅读兴趣,都在稳固的、扎实的扩大、提高。由于我们能够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法服从学法”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对语文学习资料的搜寻、选择和处理,注意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范式,以唤起学生学习语文课堂的浓厚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则是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视点。在课题实践和研究之前,大部分学生在调查中选择“最怕学语文,写作文”,现在这种现象已彻底改观。课题组对语文课堂多种教学法教学效果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本校高三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课题组老师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兴趣浓厚,乐于亲近语文课堂,能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学习主动性被充分激发,甚至产生了“乐此不疲”的学习热情。“一怕语文课堂”现象已成为历史,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分为:理论成果;资源开发成果;教学实验成果,包括课例、教学设计等;学生成长变化情况;教师发展等)   
具体研究成果名称 形式 承担人 发表、获奖(出版)情况   
   
时间 出版、颁奖单位 字数或时间长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硕士论文答辩 苏文静 2009 扬州大学 43258   
语文课堂『节外生枝』后教师该怎么办?——例谈我对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思考 论文评比 苏文静 2007 省“师陶杯”
二等奖 4748   
新课标与语文课堂的“六化”把握 论文发表 苏文静 2007248 省《语文学习报》N22-0045 2900   
善于倾听——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 论文评比 苏文静 2008 省学会
二等奖 2500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论文评比 苏文静 2009 市“春晖工程”
二等奖 4300   
对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的冷思考 论文评比 苏文静 2009 省“师陶杯”
三等奖 3576   
课堂教学能力展示 优质课
评比 苏文静 2009 区“二等奖” 45分钟   
繁华落尽见真淳
——兼谈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论文评比 史丽娟 2008 省“师陶杯”
三等奖 3158   
例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 论文评比 史丽娟 2008 省年会论文
三等奖 4110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论文评比 史丽娟 2008 省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2615   
一石激起千重浪——例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 论文评比 史丽娟 2008 省“师陶杯”
三等奖 4160   
阅读教学“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的穿插技巧 论文评比 刘云霞 2008 区年会
“一等奖” 3570   
把“问题探讨”作为实现文本解读效度的学习方式 论文发表 卓立子 200812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2825   
引导学生在“真实吟诵”中思索青春 论文发表 卓立子 2008
11 《语文教学与研究》 2953   
基于“本位表述”的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模式构建的反思 论文发表 卓立子 2008
9 《中学语文》 5306   
基于“本位表述”的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论文发表 卓立子 2008
10 《现代语文》教研版 5298   
议论文写作中有关思维的几个定向操作 论文发表 卓立子 2009
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并获区年会二等奖 3366   
高三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初探 论文评比 张建春 2008 省年会
二等奖 4549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建构的思考与探索 论文评比 张建春 2009 省“师陶杯”
三等奖 5382   
苦学?乐学!
——试论有效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论文评比 张建春 2008 省“师陶杯”
二等奖 5327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论文评比 张建春 2009 省“师陶杯”
三等奖 6296   
真情入文,以情感人
----
记叙文写作教学艺术初探 论文评比 汤红瑜 2008 省“师陶杯”
二等奖 4608   
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之我见 论文发表 汤红瑜 2008 《语文报·教师版》 1382   
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评比 汤红瑜 2008 区年会论文
三等奖 5193   
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反思 硕士论文答辩 汤红瑜 2008 河南师范大学 35762   
无意注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论文评比 居小波 2008 省“师陶杯”
三等奖 2628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设疑教学与思维培养 论文评比 吴艳 2008 市年会论文
一等奖 3964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闪耀着思维的火花——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评比 沈丽芳 2008 省“师陶杯”
二等奖 5476   
例谈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论文评比 沈丽芳 2008 区年会论文
一等奖 4878    
试谈反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评比  徐秀兰  2008  省教育学会

二等奖 2861

文学作品语言“陌生化”现象功能例析 论文评比  徐秀兰  2009年 区教育学会

二等奖  3310

      
少点 “匠气”,多些 “大气”
----
新课程下中学语文教师的新追求 论文评比 刘燕 2008 省“师陶杯”
二等奖 5426   
像山那样沉思,像水那样灵动                               ———议高中语文教育新航向 论文评比 刘燕 2008 省学会
三等奖 6463   
避免“死气沉沉”力求“动而有序”
———苏教版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的实施策略 论文评比 刘燕 2009 省“师陶杯”
二等奖 6141   

阅读---生命教育的隐形翅膀   论文评比 顾琴娣  2008  省教育学会二等奖

3321

让诗意灵性浸润有效的语文课堂   论文评比   顾琴娣   2009    国家教师基金二等奖

3543


在语文实践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论文发表 姚建学 200711 省刊《中学课程辅导教学论坛》 4288   
高中语文古诗词比较鉴赏阅读的教学实践 论文评比 姚建学 2008 省年会论文
二等奖 3675   
把握言外之意  加强文化渗透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论文评比 姚建学 2008 省“师陶杯”
二等奖 3960   
生活处处皆语文——浅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 论文评比 姚建学 2008 省“师陶杯”
三等奖 3960   
引入导师制模式  创设教育新平台 论文评比 姚建学 2008 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成果评比二等奖 3506   
        
        
        
        
        
        
        
      
课题组成员(含课题组长)研究概述
 
姓 名                
苏文静 全面负责   发展学生语感和表达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史丽娟 提高学生语文概念构建的教学策略研究   
张建春 提高学生人文观念和形象思维教学策略研究   
刘平 提高学生辨证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研究   
吴艳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良好情感的教学策略研究   
徐小娟 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师备课策略的研究   
徐康英 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师上课策略的研究   
居小波 中学语文教材有效把握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策略研究   
顾琴娣 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卓立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文本对话和自学策略研究   
刘云霞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刘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和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汤丽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交流策略研究   
沈丽芳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和实践策略研究   
汤红瑜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姚建学 激发学习动机、训练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策略   
王静 课前预习、课堂构建、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徐秀兰 学习方式子课题研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