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之
《绝地之音》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吴艳 授课班级:高二(8)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行文婉曲的倒叙结构。
2.领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通过文本传达的心灵震撼。
3.能学会把握散文主旨的一些技巧。
教学重点
学会把握散文主旨的一些技巧。
教学难点
领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通过文本传达的心灵震撼。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一方的文化。山温水软的江南孕育出的是曲调清丽优雅的评弹,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孕育出的就是气冲云霄的秦腔。秦腔里的那种率性的豪迈与粗犷足以震撼每一个听众的心灵。就是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又是怎样的一首曲调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首“绝地之音”
二、【展示目标】
1.学习本文的行文婉曲的倒叙结构。
2.领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通过文本传达的心灵震撼。
3.能学会把握散文主旨的一些技巧。
三、【检查预习】
1、简介作者 2、散文风格3、读准字音 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特点
(投影)提问:作者是怎样围绕“绝地之音”组织材料的?并结合文中关键词简要分析散文的行文思路。
(板书) (1)追忆
(2-6)邂逅 绝地之音
(7-10)捕捉
明确:文章采用的是倒叙结构,先概写“七年间”“我”不断向朋友讲述“那天的经历和感受”,自然地过渡到“那年秋天”的考察历程。在邂逅绝地之音之前,由大的绝域,写到小的绝域,接着写到自己亲聆绝地之音,自己对绝地之音的不断探询,没有答案。“过了几年”,又终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捕捉到了那份感觉。最后抒写感悟,呼应首段。
四、【品读•探讨】
【初步解读“绝地之音”】
1、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描写“绝地”的语段。概括文中 “绝地”的特点。
2、朗读描写“绝地之音”的句子,概括绝地之音的特点。
黄土林
(板书)绝地 环境恶劣险绝、生存条件缺乏
歌手所处平台
绝唱:无词无调、调兼古今、雄壮哀怨、悠扬凄婉
【二次解读“绝地之音”】
反复品读第5节,并思考,你认为作者通过“绝地之音”这一特定的画面本身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在那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黄土高原,这里的这户人家长期生活着,而且是那么乐观自信地生活着,实际上也说明了作者要向我们传达更深沉的内涵:在这片热土上,中华民族子孙生生不息,顽强自信,创造着并传承着文明。
(板书)悠然自得、乐观自信、顽强不息
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民族子孙生生不息,顽强自信,创造着并传承着文明。
【深层解读】
是什么样的本能让那位农家牵着骡子毫无顾忌地做农事?是什么样的精神让那个民族安于关外的生活,脉脉相承,代代相传?又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的窑洞,他们的家,他们的民族呢?
(1)绝地之音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朗读第1、7小节)
(板书)震撼心灵、刻骨铭心、魂牵梦萦
品味语言:既然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为什么作者“每一次的讲述,所用的语调、词汇、情绪,甚至描述的事实本身,一次和一次都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明确 作者要强调的是主观感受力的震撼,和他对这次经历的独特感受,而不是注重具体形态的描绘。因此即便是不同的描绘“也常使对方泪眼盈盈”。
(2)作者在怎样的环境下捕捉住了绝地之音?(学生朗读第9段)
(3) 捕获了绝地之音后,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朗读第10段)
(4)结合“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谈谈你对作者这番感悟的理解。
补充:作者在《浪漫的高原》中写道:“因生之可贵,求生本能方显得壮丽恢弘;因生之艰难,才使生命本体万分珍重生命。这是一方生命内涵博大精深的世界。
生命的张扬,原始的欲望,生的希望与追求,生命的坚韧,隐忍的成长,勇气和坚定,生命的无奈,永远的丢弃和遗失,梦想与现实的挣扎
明确 (1)绝地,指人类生活的绝境。无论是作者在七年前所看到的那块奇绝的平地,还是几年后所闯入的“与生命无缘的荒漠”,对于人类来说,都是生活的绝境。
(2)绝唱,是绝地生命力的张扬,投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生命的张扬,原始的欲望,生的希望与追求;生命的坚韧,隐忍的成长,勇气和坚定;生命的无奈,永远的丢弃和遗失,梦想与现实的挣扎)。或者可以这样说,声音只是作者赋予生命力的某种具体的形态,是生命力的有形形式。
(3)绝地和绝唱之间的关系:绝地——人的绝唱——人和地的宿命。
(4)人类在绝境唱出了一首生命之歌。不不仅仅是悲凉,也就是不仅仅是对苦难的无奈,更多的是对苦难的抗争,这首歌就是生命本身。因此它无词,就如作者说的那样“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所以它虽然无词,而“饱含万有”。它无调,却从古至今展示着生命一代一代的延续,所以又说它“调兼古今”。
(5)这样的歌声发于有着悠久厚重历史的黄土文化下的绝地,它是生命的豪迈表达和野性张扬,代表了生命的原生态,天然地具有真实、质朴、醇厚的品质。
【板书】生命的全部内涵、生命本身
【主旨归纳】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作者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这是作者写的一首家乡人民的生命赞歌。他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展示了在严酷自然条件下顽强求生的西北农民的艰苦而真实生活状态。正是在这块几乎不适于人类生衍繁殖的地方,人们不仅顽强地生活下来,而且创造出辉煌的文化,有哲思,有铜鼎铭文,有秦腔,有花儿,有长城。因为地绝而人心不绝,地荒而人心不荒。对于这样一片文化和土层一样深厚的黄土地,以及顽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作者怎能不震撼,又怎能不赞赏呢?
【归纳技巧】
把握散文主旨的技巧
1、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主旨。
2、抓住重点语段,品味主旨。
3.抓住事物的特点,联系生活,揣摩主旨。
(在学案中补充与作者及文章内容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