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研组建设>>语文组>>教学资源>>高一年级>>文章内容
高一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语句翻译
发布时间:2011-06-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不详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9、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4、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2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6、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28、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9、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30、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7、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9、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0、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4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