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9日,那么朋友,你知道三天前的6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或许你会说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如果你还不知道6月5日是什么日子的话,你就得好好问问自己了。没错,今年的6月5日是第30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主题定为“让地球充满生机”。该主题呼吁人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它所涵及的范围小到一粒沙,一滴水,大到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乃至整个宇宙的生物圈。可以说没有环境就没有人类,没有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从一诞生直至最终的消亡,始终就没有离开过它的束缚。然而在人类发展的漫漫史上,尤其是在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人类的无度和滥度必然遭至了环境的恶性报复。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恩泽的同时,也得到了废气、废水、废渣等环境的报应物。随着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加剧,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恶性现象已开始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形成本来就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事情。一滴水被污染就会导致整杯水无法饮用。同样道理,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烙上了全球性的印迹。虽然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但所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高中课本化学第一册》第六章中已把环境问题列为必修课程,显然可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完全有必要对我们的环境作一个大致的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的常识。因而我们四个同学一起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出发,对环境问题中的大气问题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究性学习,特汇报如下:
研究目的:为了综合了解全球大气污染状况和主要污染物对人类社会和人体的危害,亲自实践了解周围空气污染状况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可行性措施。
研究计划:1、大量搜集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信息(主要方式为上网和查阅资料)并对信息作初步的整理和分类;2、确定研究的范围;3、实际操作一些可行实验,对周边环境作调查;4、比较调查结果和采集到的数据,得出结论;5、撰定论文并制作课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
研究步骤:在搜集到足够多的资料信息后,我们初步确定了从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悬浮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二氧化硫污染和生物性污染角度入手并由此整理出了相应的资料。并对其中等的大气生物性污染作了亲自实验(另附实验报告),对二氧化硫(即酸雨)污染采取了走访环境检验监测局并获取最新资料的方式作了一个定量定性的调查。最终我们以课件的形式把以上诸多内容展示了出来。
研究内容、资料及信息:详尽课件部分内容
研究心得 、日志:(另附)
研究总结:在本次探索性验证性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其影响也是全球性的。作为主要部分的大气污染更是因其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而和生了极大危害性。温州作为全国较早开放、经济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在大气污染这个问题上竟然也较为严重。温州的环境质量一般在国家标准Ⅱ级左右,而这其中的酸雨污染更是严重到100%的程度,PH值范围为3.84-4.24 ,均值为3.98。而这还仅仅是温州市区的数值,温州地区的苍南县的酸雨危害比这还要严重。面对这一个个鲜血般的数值,我们认为这与温州的工业构型有关。众所周知,温州的工业以皮鞋、服装、电渡等为支柱,而这些工业所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正是污染之源。这也正证明了为什么苍南的污染比市区及其他地区的污染严重。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工厂的监督、管理,完善环境保护监管制度。2、尽快出台详尽的环保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3、对所有有污染排放可能的工厂实施排量控制,严重的要加装污染物处理设备。除了以罚款为主外,还应加大打击和惩处力度,如停厂整治等。4、健全环保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应得利益,加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宣传力度。5、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教育教会老百姓一些基本环保常识,如: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完善环保设置,减少因设置不到位而造成的被迫污染。7、定时定期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像政府公务公开一样让大家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知情权。8、加大环保的经费投入,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
以上只是我们小组四个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了解的情况提出的几点建议,还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思考后作出决定。温州现在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这其中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为我们的文明城市出一份力,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做一个环保小使者。
(另附《保护环境、爱护大气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