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
三河口高级中学 杨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南极洲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南极洲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
(3)了解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概况;
(4)了解南极环境与全球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南极洲主要的环境问题。
2、能力目标:
(1)能在南极洲图上辨认方向;
(2)能在南极洲图上辨认南极洲周围的大洲的大洋;
(3)能利用网络查找南极洲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3、情感目标:
(1)树立保护南极洲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2)培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
【环境教育渗透点】
南极洲是一个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地方,这不仅因为它是人类发现最晚的大洲,那儿有原始、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地球环境变化的指向标,与全球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人类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尽管南极目前仍保持着相对原始的面貌,但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南极的环境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臭氧层空洞就是最先在南极上空被发现的,全球变暖也对南极的冰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南极企鹅体内也已检出DDT,因此南极的环境保护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生动教材。本课就是要通过对南极环境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保护南极就是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南极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2、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和科研价值;
3、南极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产生原因和影响。
【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用Authorware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结合成多媒体课件,创设探究情境,特别是通过超级链接与互联网相连,使学生可以方便的上网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见下页。
教学过程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媒体 设计与评价 |
绪 言 |
南极洲风光 |
播放用Authorware制作的《南极洲风光》,营造学习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
导 入 |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南极洲的风光,从中我们感受到南极洲的美丽和神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踏上了解南极洲的旅程,和南极洲作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去探寻南极洲更多的奥秘。 |
语言亲切自然,富有启发性。 |
那么在这次南极之旅中,我们要达到哪些目标呢? |
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情感和能力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 |
|
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要进行五次专题游,首先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南极洲究竟在哪里? |
展示主页面(包括本课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直观形象) |
|
新 授 |
(一)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 1、要求学生阅读南极洲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极洲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共跨(360)度经度; (3)南极洲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它们在南极洲的(正北)方向。 教师总结:所以从位置的角度看,南极洲是地球上位置最南,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
多媒体展示南极洲地图 |
教学过程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媒体 设计与评价 |
新 授 |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南极周围的三个大洲和三个大洋; (2)指出我国设在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 ; (3)两个科学考察站中哪一个在南极圈内? (4)两个站建站时间为什么都在2月? |
展示放大的南极洲地图,可操作的问题便于学生回答。 展示我国在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并上网访问“南极情怀”,让学生观看长城站外景,并展示长城站的内部设施,让学生了解考察队员的生活,形成课堂的第一次高潮。 |
教师在图上指出南极洲的最高峰文森峰,说明我国女科学家金庆民曾在文森峰首次发现铁矿。 |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 |
|
教师说明南极在未来南半球各洲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
此问题难度大,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因此教师要讲解。 |
|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南极的位置,那么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能猜一猜这块神秘大陆的地表形态吗? 下面我们继续前进,进入第二专题。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得出南极可能会被冰雪覆盖的结论。 点击主页面上的第二专题 |
|
(二)冰雪高原 教师问: 1、世界各大洲中哪个大洲的平均海拔最高?平均海拔约多少米?表中的410米是什么意思?上面的白色部分又是什么? 2、如果南极洲冰盖的冰川全部融化会对地球的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南极洲是冰雪堆积成的高原 |
展示“南极洲和其它几个大洲的海拔高度比较图”,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展示南极大陆的剖面加深学生的印象。 |
教学过程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媒体 设计与评价 |
新 授 |
教师:南极之所以有这么厚的冰川是由于南极的气候十分寒冷,那么冰雪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南极的气候吧? |
点击第三个专题 |
(三)寒极和风库 让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来一下南极气候的特点吧!学生自由概括后教师总结: (1)严寒;(2)干燥;(3)烈风。 |
展示课本中南极洲的气候资料 |
|
教师问:南极气候“干燥”与非洲干燥的气候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南极的风是“杀人风”? |
教师指导学生上网访问“中国科普博览”网站,让学生阅读关于南极气候的网页,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资料。 播放关于南极风暴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南极的气候特点。 |
|
教师: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可以说十分严酷,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南极呢? 教师总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南极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二是南极的自然环境对整个地球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科学研究的宝地,那么南极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在科学研究上有什么价值就让我们下一节课接着研究吧! |
让学生自由作答 以上第1课时 |
|
(四)资源和科研的宝地 看过视频片段后让学生思考,从上面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南极有哪些自然资源? 教师:南极大陆上几乎没有什么植物,那么体积庞大的鲸鱼是怎么生活的呢? |
播放关于南极企鹅、鲸、铁矿等的视频资料。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
教学 过程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媒体 设计与评价 |
新 授 |
教师问:南极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哪里?南极气候寒冷为什么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呢? 教师:南极除了丰富的煤炭外还有哪些矿产?分布在什么地方? |
先让学生进行自由猜想。 学生访问“中国科普博览”网站,阅读南极淡水资源及利用的有关资料、关于南极煤炭成因的资料。 |
教师:南极洲除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外,还是科学研究的宝地,那么科学家在南极到底干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请学生说出科学家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到南极来研究呢? |
播放关于南极科考(冰川和大气科学研究)的两段视频。 |
|
南极尽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南极的生态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十分难以恢复,那么南极到底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上网冲浪,看看南极到底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请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下载下来,准备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 |
联系环境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
|
展示交流学生收集的关于南极环境问题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五)南极环境问题 1、南极企鹅体内发现农药DDT 2、南大洋捕鲸使鲸的数量大大减少 3、全球变暖使南极的冰川融化 4、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 5、我国南极环保受到高度评价 6、南极的垃圾问题 |
展示学生从网上下载的有关资料和相关视频,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拓展,形成课堂的第二次高潮。 |
|
正是由于南极的环境十分脆弱,因此保护南极环境十分必要,因此世界上12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极条约》。 |
让一个学生朗读课本上《南极条约》的有关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媒体 设计与评价 |
新 授 |
现在我们已对南极进行了五项专题研究,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的旅程吧! 小结:通过这次和南极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我们对美丽而神奇的南极洲已有所了解,但在这次接触中,我们可能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和想法,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讲讲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吧! |
展示本课知识结构,让学生用线将其连起来 学生自由发言 |
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去解决呢?下面让我们借助互联网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
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思考以下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 |
|
1、向同学们介绍一、二种你最感兴趣的南极海洋生物。 2、到南极去的人为什么容易患上雪盲症,应怎样预防? 3、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什么现在不能去开采? |
为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时间,将学生分组,每小组完成一题; 推荐“中国科普博览”和“南极情怀”网站,让学生上网查阅 |
|
总 结 |
|
播放南极洲动画,加深学习南极洲的印象,结束今天的南极之旅。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 |
布置作业 |
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南极自然资源,保护南极自然环境的小论文。 |
开放式作业,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