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发布时间:2011-09-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不详
《春天举行音乐会》
三河口高级中学 潘彩云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内容:
聆听《春到沂河》、《春》
音乐知识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听辨创作活动
教材分析:
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
这首柳琴独奏曲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柳琴高音弹拨乐器,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
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顾名思义,乐曲是描写春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觉到春天的呢?这主要是根据生活经验,是从许多自然现象中意识到的。如: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冰消雪融、流水潺潺等景象,都能使人们联想到春天的到来。而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乐曲以回旋曲形式写成。一个主要的主题(即春天的主题在四个插段前后反复出现)。主题是那么的华丽洒脱,生气蓬勃,充满了欢快的春天气息,仿佛在欢呼:“春天来了!”使人们如沐习习春风,如感潺潺泉水,更可听到小鸟的歌唱,隐约可闻远方的隆隆春雷。当然,乐曲主要的还是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无限欢欣愉悦的心情。
3.歌曲《嘀哩嘀哩》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由do、mi、sol三个音构成,开始时作下行,在明亮的色彩中糅入了柔和的色调,给人以明朗、亲切之感。这一乐句也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的主题。第二乐句在前句的音调上作了发展,与之呼应。在第三乐句重复第一乐句之后,第四乐句一气呵成。句末由休止符阻断形成顿挫感很强的节奏,使歌曲更显活泼,很有特点。
4.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
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第一、第二乐句分别运用了和弦分解式及模进的手法,曲调欢快活泼,曲中八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唱歌、春风弹琴时的欢乐情景,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旋律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与歌词是一字一音的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春天鼓掌发出阵阵欢笑的形象。第五、第六乐句每句为3小节,曲调的模进、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及六度大跳的进行使得歌曲更为热烈,富有动感,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把“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紧接着第七乐句节奏又渐渐舒展,最后的乐句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旋律,只是在“ ”处作了节奏的变化。歌曲在“春笋是个指挥家”的欢乐歌声中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