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领教学 合作驱动学习
发布时间:2018-1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11月14日,基于主体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项目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同题异课中如期开展。李秀敏副校长、教务处董新跃主任、理科综合组成员、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上午第2、3课,徐芬、董继红老师在录播教室开设了《氧化还原反应》同题异构研究课。钢铁为什么会生锈?苹果、茶水放久了为什么会变色?居室空气污染中的甲醛如何检测和去除?大气污染怎么治理?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着同学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热情,一个个实验见证了他们揭开氧化还原反应神秘面纱的过程,一次次交流讨论中他们熟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
下午第3节课,理科组成员在综合楼四楼会议室进行评课。蔡春梅老师认为两位老师对教材内容都进行了合理重组,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特别是徐芬老师的课,以实验带知识点,用冰球火球的形象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的抽象概念,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史月萍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都有清晰的知识线,董老师的课传统严谨,建议方程式的选例类型再多一些,进一步提高教学情境设计的创新性;徐芬老师的课贴近生活,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了生活即化学的学科观念,利用探究实验尝试深度学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研组长张丽群老师认为两位老师课堂教学风格不同,徐老师的课更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采用主题式教学,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技术组张黎瑛老师表示徐芬老师的课值得借鉴,语言活泼,课堂生动。教务处董主任认为两位老师的课是传统和创新的典型,各有特色,教学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绿色化学的思想在课堂中有所体现,建议居室污染的治理、大气污染的防治等内容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在合作探究方面,希望老师能够进一步放手。
最后李秀敏副校长对两节课做了详细点评,建议董老师的课要进一步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过渡要更自然些,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辅以恰当的方法指导;建议徐芬老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处理中加强学生的组内交流。李校长高度肯定了徐芬老师的课,认为这节课一是坚持了正确的学科方向,体现了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二是使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具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四是凝练了亲切、自然、大气的教学风格,是一堂好课。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内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精彩的课堂需要我们做到内容结构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撰稿:史月萍 审核:李秀敏)
















上午第2、3课,徐芬、董继红老师在录播教室开设了《氧化还原反应》同题异构研究课。钢铁为什么会生锈?苹果、茶水放久了为什么会变色?居室空气污染中的甲醛如何检测和去除?大气污染怎么治理?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着同学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热情,一个个实验见证了他们揭开氧化还原反应神秘面纱的过程,一次次交流讨论中他们熟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
下午第3节课,理科组成员在综合楼四楼会议室进行评课。蔡春梅老师认为两位老师对教材内容都进行了合理重组,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特别是徐芬老师的课,以实验带知识点,用冰球火球的形象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的抽象概念,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史月萍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都有清晰的知识线,董老师的课传统严谨,建议方程式的选例类型再多一些,进一步提高教学情境设计的创新性;徐芬老师的课贴近生活,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了生活即化学的学科观念,利用探究实验尝试深度学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研组长张丽群老师认为两位老师课堂教学风格不同,徐老师的课更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采用主题式教学,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技术组张黎瑛老师表示徐芬老师的课值得借鉴,语言活泼,课堂生动。教务处董主任认为两位老师的课是传统和创新的典型,各有特色,教学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绿色化学的思想在课堂中有所体现,建议居室污染的治理、大气污染的防治等内容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在合作探究方面,希望老师能够进一步放手。
最后李秀敏副校长对两节课做了详细点评,建议董老师的课要进一步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过渡要更自然些,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辅以恰当的方法指导;建议徐芬老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处理中加强学生的组内交流。李校长高度肯定了徐芬老师的课,认为这节课一是坚持了正确的学科方向,体现了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二是使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具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四是凝练了亲切、自然、大气的教学风格,是一堂好课。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内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精彩的课堂需要我们做到内容结构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撰稿:史月萍 审核:李秀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