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为范 实证为导
发布时间:2018-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10月31日上午,以“中学历史范导式教学研究”为主题的常州市高二历史教研活动在三河口高级中学举行。省常中巢科老师、河中丁玲老师开设了同题异构课:《毛泽东思想》。来自省常中、北郊、一中、二中、田家炳、三中、五中、省中分校及本校的二十多位历史老师及李秀敏副校长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黄天庆博士主持活动。
巢科老师则以“四场论战”为明线,以“走中国人的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为暗线串联全课,以丰富、新颖的史料为依托,着重探讨了“革命领导力量的论战”、“革命道路的论战”、“中国命运前途的论战”与“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论战”,辨析了毛泽东思想与非毛泽东思想,透视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巢老师的课立意高远,思维力强。
首先,两位开课老师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丁老师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一节理论性较强的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先教师讲解一个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再由学生合作探究其它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巢老师认为应从单元教学的高度整体设计此课,此单元中的“三民主义”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训练新旧对比的能力;“毛泽东思想”则应以时间为线,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其特点。同时,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通过对史料的思考与分析,逐步理解毛泽东思想。
其次,各听课老师谈了自己的感受。省常中与河中合作班的汤永成老师认为两位开课老师的教学都从当时的社会问题切入,都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汤老师还建议,历史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一课多教;评优课教学时,可以与上课学生交流教学之外的内容,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中陈希磊老师认为两位老师思路清晰,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省常中龙胜春老师认为范导式教学,一方面是开课老师对听课老师的示范,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三中倪红娟老师认同龙老师的观点,认为丁老师的课对学生的示范引导做得较为到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高;巢老师对学生的示范引导则主要表现为材料的分析方面,感觉整节课设计较为精妙。
三个多小时的教研活动中,不仅增长了教师的教课的技艺——议题为范,实证为导,也提高了教师对教育的认知——同一事物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教师不仅达成了基于学情进行教学设计的认同,也形成了借助史料推动学生思考的共识;不仅教学在实践中持续生长,教研也在交流中逐渐深化。(撰稿:衡晓刚 审核:李秀敏)











同题异构 精彩纷呈
丁玲老师通过梳理“近代中国梦的探索”导入新课,着重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革命实际、著作与主要思想”,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与意义。丁老师的课基于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注重基础;基于学期教改主题——“主体发展性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进行教学设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巢科老师则以“四场论战”为明线,以“走中国人的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为暗线串联全课,以丰富、新颖的史料为依托,着重探讨了“革命领导力量的论战”、“革命道路的论战”、“中国命运前途的论战”与“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论战”,辨析了毛泽东思想与非毛泽东思想,透视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巢老师的课立意高远,思维力强。
同行议课 智慧迭出
听课结束后,全体历史老师移步综合楼四楼会议室,进行议课活动。首先,两位开课老师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丁老师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一节理论性较强的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先教师讲解一个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再由学生合作探究其它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巢老师认为应从单元教学的高度整体设计此课,此单元中的“三民主义”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训练新旧对比的能力;“毛泽东思想”则应以时间为线,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其特点。同时,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通过对史料的思考与分析,逐步理解毛泽东思想。
其次,各听课老师谈了自己的感受。省常中与河中合作班的汤永成老师认为两位开课老师的教学都从当时的社会问题切入,都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汤老师还建议,历史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一课多教;评优课教学时,可以与上课学生交流教学之外的内容,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中陈希磊老师认为两位老师思路清晰,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省常中龙胜春老师认为范导式教学,一方面是开课老师对听课老师的示范,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三中倪红娟老师认同龙老师的观点,认为丁老师的课对学生的示范引导做得较为到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高;巢老师对学生的示范引导则主要表现为材料的分析方面,感觉整节课设计较为精妙。
专家指导 引领高位
常州市历史教研员黄天庆博士也对两节课作了精彩点评,认为两节课基于历史逻辑、真实情境展开教学,线索清楚。同时,觉得两节课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基于学情思考更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将“革命——建国——建设”、“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图”、“为什么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等议题引入历史教学;可以将史料抛给学生去,留出时间推动学生思考。之后对在座历史教师作了专业指导,提出“范导式教学”就是要以议题为范,以实证为导,借鉴瓦根舍因的理论,将范例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和历史教研。建议历史教师研究新课标;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三个多小时的教研活动中,不仅增长了教师的教课的技艺——议题为范,实证为导,也提高了教师对教育的认知——同一事物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教师不仅达成了基于学情进行教学设计的认同,也形成了借助史料推动学生思考的共识;不仅教学在实践中持续生长,教研也在交流中逐渐深化。(撰稿:衡晓刚 审核:李秀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