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我见
高一(4)班 王书云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杯金悼玉的《红楼梦》手机中又缓缓流泻出这凄凉,婉转的哀调,心中的愁丝渐浮心头,痴恋又娇弱的女子,你在那方极乐,是否无泪,无怨,无悲,无哀?
慢慢合上书本,你的一颦一笑仿若在眼前,我的故友,你还在痴痴等我吗?
尤记第一次读《红楼梦》时,年少无知的我读着读着便放下了书,不敢进它半分。追求美好的童话故事的我忍受不了黛玉,你最后吐血而亡,只伴着星星泛黄的烛光,恨着宝玉,在那潇湘苑中慢慢阖上了双眼,冷漠又凄清。你如同那炉火中的绢子和诗稿般渐渐消亡,你生如绛珠草般纯洁,感恩,死也要带走一切,空留着牵挂吗?
渐渐的长大了,我又拿起《红楼梦》。我看着你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深门似海,如雨中的苇叶,随风而飘,但你并未屈服,你用你的毒舌彰显了你的个性,你用你的清高审视万物,习惯了藏掖着做事的女眷只将你置于低位,不与你讨喜。你的嗔怒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在里面,你的小性子般的“作”又有多少世人无法看穿的坚持在里面。当我看着你的身体一点一点虚弱,一点一点病入膏肓,曾经那个敢爱敢恨,灵巧的可人儿如今孱弱的躺在床上,我的心在滴血。世人总说:有些事你猜得中开头,却永远猜不中结尾,我猜中了你的亮丽出场,却不愿去猜那暗淡的结尾。可是时间总在推移,该来的终将来到,这便是宿命。看着你奄奄一息,只有一丝微气不断,我哭了,撕心裂肺的哭了。我不甘,为何那边灯火通明,情人眷属,而这边却只有你郁郁而终……
也许你也解脱了,还尽了那宝玉的灌溉之恩,也尽了那红尘中的情乱琐事,不再牵挂了。世人总说:林黛玉,清高自傲,小肚鸡肠,空有一腹学问。而我却反感于世人的这一错解。黛玉的清高也许在那大观园中是不应之为,但是换角度想,生于那腐败勾心斗角的大宅门中,她未沾染任何世俗之气,仍能独树一帜,比起那超乎完美的宝钗,你有没有感受到他的真实。黛玉的小肚鸡肠也总只是对宝玉所为,她心中渴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试问宝玉的众爱又给了她几分?世俗的结局早就造就了她的一生。她注定看不开,她注定不会洒脱,她注定要有小家子气,她注定……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花,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你是否已等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