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规章制度
1、课题组人员必须提高科研自学性,带头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稿科研实践,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每个成员必须完成组下达的科研任务。
2、单周四为试验课活动日,课题组成员必须积极承担课题组试验课活动,为提高科研工作水平,试验课必须在备课组内集体备课,确实试验目标,写好详案。试验课具体要求如下:
(一)备课要求:
(1)、坚持集体备课,找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实施目标教学,教学目标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三者结合而确立,教学目标应更侧重地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到什么水平。目标的确定要尽可能地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领域三个方面的内容,努力实现以知识为载体,最终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目标的叙述要准确、清晰和简练。
(2)、根据教学目标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目的,对教材的知识点的呈现进行必要的整合,并做到过渡自然,体现逻辑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方式、过程、方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的设计。
(二)、课堂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情境,如浓郁的趣味情境、激励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探究的情境等,使学生产生和保持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
(2)、在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效地沟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做到使学生都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尽可能创设条件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从中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联系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把握好最佳作用时机和最佳作用点,注意肯定和鼓励学生中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已获得的成绩。注意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力求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阅读、讨论、实验、表演等,这些活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以尽可能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能力。
(5)、要指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形成知识规律,尽可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逐步地做到会学。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提问时间,创设提问的氛围,使个个学生都有问题可问,个个都有观点可谈,个个都有收获。
(6)、教学中必须认真使用信息技术,探索整合的有效途径,积累经验,积极推进整合的层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多层次的,可以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阶段;或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整合阶段;或是全方位的整合阶段。教师应该掌握如何着手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自己的整合水平处于哪个阶段层次,如何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工作。
3、每单周四下午第四节为课题组评议会议。课题组人员要准时参加,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履行请假手续,课题组将建立考勤制度。如有两次无故不参加课题活动,将取消其课题组成员的资格。评课时,要求组员人人发言,凭着评课不评人的原则,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评议。
4、课题组成员必须注意资料的积累,并通过行动研究方法,研究科研取得成效。
5、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必须写出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