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计划
2010年9月~2011年2月
一、指导思想
从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本课题组的自身特点,围绕课程改革实验,以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课改为中心,以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水平为重点,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努力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大力推行课题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着力追求教育科研的时效性,积极营造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新优势。
二、研究内容
1、组织进行关于学案中情境引入的科学设计的研究。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引入方式,怎样的情境引入在学案中最适合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2、组织进行变式教学在学案设置中的合理利用的研究。高中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同一类型的题目可以变换成无数个题目,怎样在学案中进行变式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3、组织进行关于学案设置中学生自测题的设计测略研究。学生的自测试卷并不能一味很难,要让学生在做试卷的时候感到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轻易能做出来的,也是要动动脑筋的,这样的试卷才是最适合学生的好试卷。
4、举行公开课,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与研究,发挥课组在课题题研究中的引领作用。
5、撰写研究论文,形成精彩的学案研究案例。
三、具体措施
(一)组织课题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搜集学案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各种资料,有条件的话向别的兄弟学校学习,针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进行有效地课题研究。
2、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组织学习与“学案设计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及时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和信息,动态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方向。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把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行动研究。以个人研究与同伴协作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反思——改进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为课题提供研究资料。
2、通过课题组成员举行公开课、会议的方式,促进教师对课题的深入研究。
3、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题研究的教学博客http://{域名已经过期}(用户名:laidian007,密码:ldzx007),为老师们提供学习的资料、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教研平台。
4、鼓励教师及时总结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积极撰写相关文章。
(三)做好课题的日常管理。
1、建立课题组的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
2、定期举行公开课,开展研讨活动。
3、做好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四、预期成果
问题探究是学案设置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的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自主研究、思维碰撞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知识的特点,课型的不同科学设计学案,在课堂中形成相互交流的舞台,积极钻研,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巩固练习是学案设计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附:本阶段课题研究活动安排表
课题研究开课活动安排表
周次 | 活动内容 | 活动形式 | 活 动 承担者 | 活 动 负责人 |
三 | 《函数的简单性质》 | 开课 | 承磊 | 秦理想 |
四 | 《指数函数》 | 开课 | 王常芬 | 秦理想 |
五 | 《和、差、倍角的三角函数》 | 开课 | 刘旭东 | 秦理想 |
六 | 《数列求和》 | 开课 | 秦理想 | 章建春 |
《三角函数的性质》 | 开课 | 邹小刚 | 秦理想 | |
七 | 《不等式的应用》 | 开课 | 胡爱华 | 秦理想 |
八 | 《导数的应用》 | 开课 | 顾静 | 秦理想 |
《几何概型》 | 开课 | 潘泽红 | 秦理想 | |
九 | 《正余弦定理》 | 开课 | 章建春 | 秦理想 |
十二 | 《椭圆的标准方程》 | 开课 | 刘晓静 | 秦理想 |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开课 | 徐梅 | 秦理想 | |
十 三 | 《三角函数图像》 | 开课 | 顾海琴 | 秦理想 |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 开课 | 邹超 | 邹小刚 | |
十 五 | 《平面向量》 | 开课 | 蔡越峰 | 邹小刚 |
十 七 | 《试卷的评讲》 | 开课 | 刘洋 | 邹小刚 |
十八 | 《三角恒等变形》 | 开课 | 顾玲娣 | 邹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