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学校江苏省“十三五”教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高中“语文学力发展”研究》(课题编号:YZ-c/2016/29)举行了一场课题中期评估前的研讨活动,课题组特约老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戚墅堰分校的赵洁老师,和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杨虹老师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参加了活动。
分管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李秀敏副校长首先对本课题已经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区域内的其他学校两位教师表示欢迎;李校长寄语本课题研究和本次活动,希望本课题继续坚持“真和实”的研究路径,继续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的“真和实”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还希望课题研究既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更为各自学校的发展作贡献。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开展。
首先课题主持人我校卓立子老师对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题为《建构一种具有清晰能见度可操作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高中语文学力发展课堂研究情况汇报》主题报告。
报告中,卓老师首先从“这是一个非主流但却是有依据的研究和本研究正引起学术期刊关注”两个方面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前瞻性、创新性意义;其次卓老师从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界定了“语文学力”以及“语文学力”课堂两个重要概念,从以“学力发展”为核心要素认定课程性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学力发展”为课堂核心要素构建的课堂形态,以及“学力发展” 课堂简明的课堂备课模式和上课模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学力发展” 课堂在理论建构后的操作和实施情况。
卓老师还提出了课题进一步研究的任务,一是进一步构建高中语文“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学力观”、“发展观”、“语言观”、“目的观”、“知识观”等观念;二是依据2017课标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框架的学习内容,“学力发展”课堂思考研究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专题教学、真实写作、项目学习、任务群学习等。
其次,围绕课题开展了交流研讨。
赵洁老师提出“学力发展”课堂抓住了语文课堂学习的具体的点,2017版课程标准提出了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说到底,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培育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怎样学习的问题,就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要确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要深度学习,具体怎样操作呢?我们以“学力发展”为抓手就为建设殷实厚重的语文课堂家园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就可能建构一种具有清晰能见度可操作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杨虹老师认为本课题提供的“学力发展”交叉式结构转变了课堂教学的追求,是一种倒推式课堂教学结构,从偏重于教授教材语言语法知识、语句语篇知识、思想情感内容的“教教材”,转变为指向于教材的“语言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建构、思维智能培养、思想美学文化培育”等价值实现的“用教材教”,把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实践本身的内部本质性质在课堂上外在表现出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形成置身于真实的实践性活动和学习行为的思考建构之下。
顾琴娣、刘云霞等老师认为研究是以“语文的立场”构建语文学习课堂的研究,“语文学力”显性的“听、说、读、写”和隐性的“直觉和审美、思考和感悟、联想和想像、创造和应用”两大层级能力形态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运用中培育着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要以之为指导,加大运用和总结的力度。
与会老师形成了下阶段集中精力进行课例开发研究的共同意见,“学力发展”课堂要展开探索,使学习不能是表层操作,而是要真正在深入加工语文知识、深层聚焦基本技能基础上,达到真正促进深度学习的目的,并且真正去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具体切实的理路。
最后,课题主持人卓立子老师布置了课题研究期末工作的一系列任务。(撰稿:卓立子 审核:李秀敏)
省常中戚墅堰分校赵洁老师在交流
前黄高级中学杨虹老师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