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莅临三河口高中,为学校教育科研作指导。三河口高中教科研工作坊全体成员、校级以上课题主持人、主持教科室工作的史月萍副主任及分管教科研工作的李秀敏副校长参加活动,活动由教科室副主任衡晓刚副主持。
于老师首先做了题为“例谈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的微讲座。于老师认为,目前课题研究的走势是论证研究向实证研究转变。例如,“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它的显著特点是重逻辑、宽视野、大数据。认为要做好实证研究,需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做好选题。好的选题事半功倍。一线教师要研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非常贴近的问题。好的选题来源之一是阅读。要听新闻,浏览学术期刊、教育网站,以把握最前沿信息(如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等);要读政策、文件,看到热点、难点问题(如有关亲子作业问题的研究、整本书阅读的增值研究等);要从已申报成功的课题中获取灵感(如情境课程的孕育、构建与发展)。好的选题的第二个来源是身边的问题。要做有心人,把问题随手记下来。二是夯实基本功。课题研究的基本功就是研究方法。掌握研究方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弄懂研究的程序与要求,明白研究方法的使用与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于老师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这些研究方法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是做好日常管理。要同舟共济做好课题研究的成果管理、网络管理与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四是做好成果表达。研究表达要能“读心”,即要以读者的视角呈现研究成果。做到踩定“节点”梳理阶段成果,善用图表直观、结构性地表达。
之后,学校三个市级以上课题负责人卓立子、康宁、刘幼奋分别汇报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于老师作了精彩点评,并对课题负责人提出的问题作了精当解答。认为卓老师文献、理论研究很深透,图表表达较形象。并建议将“课堂初步模式示意图”精细化,进一步呈现“学力基础到学力发展的中间过程”。可以参考“以评价促进写作的研究”构建两级模型图:“学力基础到学力发展”的一般模型与各课型(诗歌、散文等)模型图。以此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可以学习SOLO理论与新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构建不同的学力发展层级目标。建议康宁老师在课题研究中一是要找到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主要症结;二是要结合研究理论基础与教学中图像运用的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思考,收集鉴赏学习的相关理论,并进行实践探索;三是要总结实践活动中的策略。建议刘幼奋老师在课题研究中一是要关注研究内容,回到课题研究初衷;二是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三是要用图表表达成果,并注意预期成果与研究内容相匹配。
最后,李秀敏副校长对于纯老师的到来和指导表达了感谢,对各级各类课题负责人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选题一定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且是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做有需要的研究,做合适的课题;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坚持研究、规范研究;研究成果的表达要让人看起来“有用”,即研究中形成的教学模式、方法等要能被他人吸收借鉴、推广运用。希望通过做课题,不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更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整个活动气氛轻松,讨论热烈,给稍冷的暮春带来了暖意,也点燃了河中课题人研究的热情。相信,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细心指导,以及学校课题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教育科研定会蒸蒸日上。(撰稿:衡晓刚 审稿:李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