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正式立项,此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陆志平同志领衔、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为责任单位、解放路小学为执行单位,联合省市内重点学校,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思路,探索提炼新的学科课堂教学范式,引领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
6月21日上午,召开省级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的启动会。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马斌、副处长顾春明,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天宁区区委书记宋建伟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指出,2015年,国务院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11项重点行动,在第六项重点行动“互联网+”益民服务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省教育厅之所以批准“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作为重大项目,就是因为这个项目所具有的时代性、前瞻性的品质。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标志着我省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对我省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的深化。2012年,我省启动了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几年来,124所试点学校和参加实验的老师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是全省数字化学习试点的延伸、发展,是在全省100多所学校数千名老师分别探索基础上的集成创新;是统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互联网技术、学科改革要求、学生学习心理等诸多要素的融合创新;是统筹中小学、教科研部门、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相关企业等诸多力量的协同创新。
朱卫国对该项目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进一步精心设计,精心实施。希望项目组认真梳理吸纳专家组的意见,修改完善方案,在顶层设计上多下功夫,要有精品意识。二是要进一步增强统筹意识,协同创新。特别要协调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学科改革要求、学生学习心理、新技术环境,统筹考虑师资培训、技术环境、区域推广等要求,以便于推广。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强化实践取向。要研究提炼出新的教学范式,大面积推广应用,突出开放性,努力做到“有范有式,一范多式”。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前瞻意识,具有国际视野。要关注国际发展态势和兄弟省市的经验,力争做出代表江苏、全国一流、能够参与国际对话的成果。
参加项目启动会还有项目指导专家,项目学校校长、分管校长、项目负责人,教育文体局全体成员,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以及媒体近300人。据了解,目前,全省已有49所学校参加该项目研究,其中天宁区所有中小学35所(其中解放路小学、北郊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局前街小学、博爱小学分别领衔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五大类主要学科),常州市区中学6所,南京、扬州、徐州、连云港学校8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