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学校全体教师齐聚报告厅,聆听省常中潘正凯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
潘老师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如何做研究两大方面给大家做了阐述。教师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师即研究者,需要终身研究学习,方能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前瞻的课程意识和课程领导能力。当前教师课题研究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二是缺乏课题研究的机会,三是课题研究规范要求过高,四是教师教学负担繁重。针对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潘老师指出,我们可以从小课题研究做起,做合适我们的研究。
微言大义是小课题研究的显著特点。小课题研究就是从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问题即课题;在教中研、研中教,行动即研究;研究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有效改进上,成长即成果。小课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有效地促进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
如何做小课题研究?潘老师给大家展示了选题、申报、开题论证、实施研究和总结推广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并对如何选题和课题名称的正确表述做了内容详实的介绍。选题的标准是“想做”、“可做”、“能做”,教育教学中的某一个兴奋点、某一个闪光点、某一个疑难点或者是思维的碰撞点都能形成一个我们可以研究的小课题。
此次讲座培训是省常中与三河口高中合作办学以来的又一场教科研的“饕餮盛宴”,对每一位教师在思想观念上都是一次新的引领和指导,使老师们对小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学校一线教师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激发起了大家申报课题的热情,同时也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撰稿:史月萍 审核:李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