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我校化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在四楼会议室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研究交流新课标的变化,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教学思路。
首先由李秀敏副校长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普通高中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更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2、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选考。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3、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研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对比现行的实验版课程标准,明确化学新课标的新思路和要求。2017年版的化学课程标准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更能体现课程教学与建立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在原课程标准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模块,并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增加了“学业质量”模块,明确学生完成化学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有关的实施建议,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补充“教学与评价案例”“学生必做实验索引”相关内容,增加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通过对新方案、新课标的粗浅学习,老师们初步形成了新教材的教学思路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 教学中要注重化学知识的结构化、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要求;在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3.进一步强调了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化学教材的信息化发展,为各种潜力的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
(撰稿:史月萍 审核:李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