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三河口高级中学丁琴老师和省常中班潘正凯老师在“建设人文课堂,提升教学品质”的主题背景下,进行了同题异构公开课展示,常州市教科院,常州市各校教研组长及我校领导和教师参加了此次公开课听课及评课活动,大家深入交流如何将“建设人文课堂,提升教学品质”的理念运用到英语课堂上。
当今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是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训练的机器,忽略了课堂中的人文内涵,常常使学生感到课堂枯燥、机械。从而削弱了课堂中丰富的教育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人文教育是课堂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教师们纷纷聚焦课堂教学,寻找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学校倡导的以学生为本、民主和谐的人文课堂已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人文课堂,提升教学品质”的主题背景下,我校丁琴老师和省中班潘正凯老师竭力合作,同上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二十年后》一文,虽然课堂构架不同,但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展示、小组互助分享等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课堂。当然两位老师的课堂也各有特色,其中丁琴老师的课堂细化了文章,多层次深入剖析文章,帮助学生在获取文章信息的同时,又能独立整合文章内容。并且在最后能结合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中所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旨,升华情感价值观上的教育。潘正凯老师在梳理文章大意基础上,聚焦人物性格的分析,剖析人物内在冲突背后的深层动因,有效培养了学生基于信息评估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并通过写作任务驱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两位老师的课都受到了参与本次活动的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在当天下午的评课活动上,来自不同学校的各位老师在会议室,基于本次活动的两节课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常州市英语教研员宋德龙老师对此次活动和两位老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我市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寄予了深厚的期望。来自奔牛中学的张秀娟老师在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提出好评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建议,她认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教材的很好补充,但同时也对我们英语老师提出了挑战,究竟如何解读作品?”来自省常中的马春蕾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都设置了开放性任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思维创造性有一定的刺激。”与会的老师积极发言,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
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对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