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明方向 点拨促思考
——三河口高级中学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课题指导
为了搭建平台,引领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
首先,课题组核心成员邱仲新副校长简要回顾了学校近阶段的研究工作。
2013年3月,《基于学生主动发展优化教与学评价的研究》(以下简称《基》)被确立为常州市“十二五”教育科研第二批规划课题。备案后,在课题主持人刘建峰校长的带领下,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研究构建引领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创新评价方式。在查阅大量文献、学习相关理论、调查研究学生学习行为和观摩研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师教学评价表和学生学习评价表,同时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教师教学评价表分为“教学准备、课堂实践和教学效果与评价”三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评价表分为“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三部分内容。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利用档案袋和评价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其次,两位专家对课题研究作了点评和指导。
徐惠仁主任指出,做课题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1)是什么?《基》就是要通过优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创新评价的方式引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就是要通过评价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改进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水平。(2)做什么?《基》就是要增减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组织学生课堂学习、指导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如作业设计、指导等);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模式、教学态度、教学手段、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内容;要在“学习水平”中体现对思维力、观察力、表达力等内容的检测;要在“教学成效”中体现考试成绩、质量达标检测结果等方面的内容。总之,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应突出引领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行为要有可观察性。《基》就是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同行相互评价(与观摩研讨活动相结合)、教务处行政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3)怎么做?《基》首先要明确哪些特征的行为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表现。其次,要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教师的哪些教学行为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了解学情,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情感、学习水平等等,哪些学习行为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再次,修订评价表,以评价引领教师和学生改变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基》的实施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后,各教研组要制定符合学科实际的学科实施方案和学科评价指标体系。要在研究中撰写反思性文章,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革创新。
龚国胜主任认为,要搞好科研须有三种意识:思考意识、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1)思考意识。在用身边的例子说明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要求课题组成员学会思考,在日常教学工作进行课题研究,把教学和研究有机结合,教学即进行研究。(2)问题意识。强调要观察、调查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即哪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在此基础上聚集问题,突出研究重点。(3)证据意识。课题研究实际上就是寻找证据、说清楚问题的过程。如《基》的评价量表的制定就要有理有据。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评价,包括评价的理念、原则、性质、内容、主体、方法、结果的使用等。其次,评价的内容要在通过调查研究明白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存在哪些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引领学生主动发展而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不必全而多,但要有针对性,要能引领学生主动发展,且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
之后,两位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互动交流,解决了许多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遇到的困惑。
最后,李秀敏校长和邱仲新校长对专家的到来和悉心指导表示感谢。
两个半小时的指导交流活动轻松而和谐、科学而富有成效。研讨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同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清晰了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丰富了研究的方法和措施;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相信一定能推动我校课题研究走向深入。